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白皮书 >> 2005年
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2005年)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    来源:新闻办网站 2005-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国际安全和军控形势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但是,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和暴力冲突时有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传统与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国际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与国际安全密切相关。在当前国际安全领域威胁日益多元化、不稳定和不可预测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军控、裁军与防扩散的内涵不断拓展,重要性日益增强。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隐忧同在。

  一方面,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体系作为全球安全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又取得了新的积极成果,在禁止化学武器、禁止核试验等领域相继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条约。国际社会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加强。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防扩散的第1540号决议。通过对话、合作解决扩散问题的政治外交努力继续推进。加强防扩散机制的倡议相继出台。各国安全对话加强,区域安全合作扩大。上述积极进展增进了各国之间的互信,推动了安全形势的缓和,维护了国际战略稳定。

  另一方面,多边军控与裁军仍然任重道远。核裁军步履维艰,建立在首先使用核武器基础之上的核威慑战略尚未被摒弃,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研发新型核武器的动向堪忧。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的危险加大。国际军控条约的普遍性仍有不足,抛弃重要军控条约的消极事态时有发生。多边军控和裁军机制面临困难。作为全球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机构,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多年未能开展实质性工作。国际防扩散进程面临挑战。地区核问题解决前景仍不明朗,恐怖组织和其他非国家实体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风险加大。

  当前,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巩固和不断加强现有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体系,是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与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心所向。国际社会普遍主张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不断完善国际防扩散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安全挑战。

  为推进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事业公正、合理、全面、健康的发展,国际社会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确保各国平等参与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务的权利,坚持在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基础上推进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坚持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处理防扩散问题;维护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法律体系;确保各国和平利用科学技术的正当权益;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多边机构的作用。

二、基本政策主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