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十三大”关于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 2010-01-26    作者:武力    来源:国史网 2010-01-26
  字体:(     ) 关闭窗口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经过九年的探索,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决支持的伟大事业,为了总结经验推进改革,1987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这次大会将邓小平率先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式成为中国改革地理论基础,并以此出发,回答了中国改革中所遇到的三大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问题、按劳分配问题和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

  自从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就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三项基本标志而束缚了中国1978年以前的历次改革。虽然1978年三中全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下开始对此有所突破,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如何认识所有制结构,如何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就成为继续推进改革所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通过回答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到底处于什么阶段,来为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所有制和市场调节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大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十三大报告在所有制结构和按劳分配方面,在分析了中国经济落后和发展非常不平衡的条件后,提出“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绝对平均。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大会回答了当时社会上最为关注的是否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提出:“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必然同占优势的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并受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影响。实践证明,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必须尽快制订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关于但是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问题,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除了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以外,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就会出现凭债权取得利息;随着股份经济的产生,就会出现股份分红;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含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用一定数量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以上这些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就应当允许。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大会接受了邓小平在会前提出的“不要再提计划经济为主”的建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计划与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在如何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这个几年来不断探索的问题上,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就像后人所说的,这实际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差一层窗户纸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大会提出:“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应当包括资金、劳务、技术、信息和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单一的商品市场不可能很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还必须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垄断的或分割的市场不可能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效率,封闭的市场不利于发展国内的合理分工和促进国际贸易。”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大会提出:“我们已经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例如发展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发行债券、股票,都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当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并在实践中限制其消极作用。

  应该说,大会回答和提出了改革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三个基本问题,为改革的深入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