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共和国初创辉煌的七年
发布时间: 2009-12-24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举国上下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的雄心

  在严重的外患内忧面前,举国上下没有悲观失望,更没有惊慌失措。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仍像战争年代那样,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建国前夕,毛泽东就以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向世界宣布:“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同时,还把未来将要遇到的困难与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困难相比,乐观地指出:“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1] 19499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又在开幕词中说:“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度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2]

  周恩来在建国一周年庆祝大会的报告中也豪迈地指出:“帝国主义者再三地认定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被这些看来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所压倒,而不得不向他们求救。但是一年来的经验证明:帝国主义的预言家是破产了;中国人民在经济战线上如同在军事和政治的战线一样是胜利了。”[3]

  毛泽东、周恩来的声音不仅表达了开国元勋们的意愿,而且也表达了当家做主的中国人民的意愿。这种共同意愿,充分体现在1950925日开幕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

  这是一次开基立业的成就检阅和经验交流大会,也是一次共商治国安邦的动员和誓师大会。887名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各条战线的工农兵英雄模范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政务院副总理陈云致开幕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张澜,秘书长林伯渠等到会祝贺并致词。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词,他高度评价出席两个会议的代表为建立共和国做出的贡献:“你们在消灭敌人的斗争中,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斗争中,克服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极大的勇敢、智慧和积极性。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并向会议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两大任务,即“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4]战斗英雄魏来国、工业劳动模范刘英源、农业劳动模范刘玉厚致答词。他们一致表示,今天得以召开两个会议,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结果。为了巩固这些胜利,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今后在各条战线上努力起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继续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人民的英雄万岁!》,热情歌颂英雄模范的伟大业绩,指出:在军事战线上,经过四年的奋战,特别是1948年冬以来解放东北的辽沈战役,解放华北的平津战役,解放华东的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解放中南、西南、西北的伟大进军和历次战役,已使中国大陆获得基本解放。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些伟大军事成就,是和战斗英雄的奋斗分不开的。在经济战线上,基本上顺利地接收了城市中的生产事业,恢复了工矿交通事业和农业的生产,统一了财政经济的领导与管理,平衡了财政收支,稳定了金融物价,度过了工商业的难关,战胜了严重的水灾旱灾,这些都是和护厂斗争、恢复交通、改良技术、互助合作、生产救灾、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方面的英雄人物的奋斗分不开的。同时强调“这次会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总结过去的胜利。胜利是英雄模范们在共产党与人民政府领导之下,团结群众英勇奋斗得来的,因此,在总结过去的工作中,一切有功于人民的成就,都应受到充分的表扬。会议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以便英雄模范们回到各个岗位之后,带动全国军民为实现新的任务而斗争。”

  会议期间,代表们争先恐后发言,一再用事实证明:人民政府有办法克服困难,领导和治理国家;人民群众有能力战胜困难,保卫和建设国家。会议还通过了《告全国军队和劳动人民书》,指出“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告诉我们:‘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强大的经济力量。’这个英明的指示,是我们全国人民为了自己和子孙幸福所应当团结一致、努力实行的方针。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保卫祖国的领土,才能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才能保卫生产建设,才能粉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阴谋,保卫世界持久和平。只有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才能使新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使国防建设得到充分的物质保证,使人民的生活不断上升,使帝国主义不敢冒险侵犯。所以,我们全国军民一定要拿出更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毛主席的指示变成我们的实际行动。”号召在全国展开广泛的革命英雄主义运动,继续创造更多的英雄和模范事迹,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进步更快,使祖国日益强盛起来。呼吁全国工人“在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国防力量的工作中,更需要发挥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发扬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开展生产竞赛,努力学习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加强劳动纪律,消除一切浪费现象,减低成本,认真完成国家给予的生产任务,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善我们自己的物质生活。”呼吁全国农民要“不断地提高生产热情,实行生产互助,提高技术,精耕细作,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止水灾、旱灾、虫灾,争取新的收获。”呼吁全军指战员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努力提高军事技术,学习先进经验,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熟悉现代作战技术与无比勇敢相结合的军队,建设成为更加强大的国防军”,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世界和平努力奋斗[5]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激发了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和劳动积极性。会后,各地掀起了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热潮。在工业战线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向全国工矿企业职工提出开展爱国劳动竞赛的倡议。从1951年初到年底,全国有2811个工矿企业和18000多个班组参加竞赛。在这一过程中,全国工交、基建及文教科技战线,涌现出省、市以上劳动模范22.23万人,模范工厂矿山等先进集体400个,模范车间1286个,模范班组18591个。同时还创造出许多先进工作法。如青岛国营第六棉纺厂青年女工郝建秀的“郝建秀工作法”,铁路系统劳动模范李永、郑锡坤等人的“满载超轴500公里”经验,大同矿务局马六孩掘进队的“快速掘进法”,四平植物油厂李川江的“李川江大豆榨油法”等。至1956年底,全国共涌现出先进集体11.4万个,先进生产者125.9万人。[6]

  在农业战线上,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山西省平顺县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在195136日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农村生产互助组发起挑战。条件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亩产指标378斤,每亩产量要比1950年增加21斤。主要措施是选用和培育良种,使用新式农具,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发展副业。到4月中旬,全国有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劳动模范和互助组应战,保证条件是,每亩单产一般要超过1950年的一成到两成以上。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提出水田亩产粮食1400斤,水浇地亩产籽棉700斤,旱地亩产粮食400斤或籽棉500斤。至1951年底,全国已有100多万个互助组参加了爱国丰产运动,有很多单位和个人获爱国丰产模范奖。其中,模范个人224人,模范单位93个。在模范单位中,互助组60个,合作社11个,丰产村10个,丰产国营农场12个。1952年,全国各地有202万个农业互助组参加竞赛,又涌现出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其中,获爱国丰产县和模范工作者荣誉称号各1个,丰产国营农场12个,丰产村3个,全面丰产的农业合作社3个,获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等单项作物丰产单位94个,个人103个。中共黑龙江省肇源县委书记任国栋和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郭玉恩、吴春安4人获最高荣誉奖“爱国丰产金星奖章”。这一时期,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组已达802.6万个,参加的农户达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39.9%[7]

  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爱国丰产运动,为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以及后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