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张闻天的社会主义观
发布时间: 2009-12-23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23
  字体:(     ) 关闭窗口

  张闻天的一生,是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过程中不倦地认识和探究社会主义的一生。张闻天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走向社会主义,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他认识和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与探索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们很有启发和教益。本文拟就张闻天社会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它的主要观点,以及它的方法论特点,作一扼要的评述。

张闻天社会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张闻天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走向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同中国共产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而且有些时候是走在前面的。所以,张闻天社会主义观在曲折中不断向前进展的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五四以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的一个缩影。大致说来,张闻天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一、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1年留苏回国,是学习选择期。

  从“五四”到“五卅”,张闻天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走过了三个“圆圈”。在五四运动中,他就尝试用唯物史观观察社会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是革命。指出在中国起革命的是劳农界人(就是工人和农人)。铲除士大夫阶级,实行普选的民主政治,是第一步办法,然后再讲第二步,即实现社会主义。[1]他以肯定的态度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可是他还没有完全选定走社会主义这一条路。经过两年彷徨、摸索,经过反复比较,到1922年初,他才下定决心,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做一个小卒。这时他已学习用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学说来分析中国的乱源,明确指出改造中国的根本办法不是实行资本主义,而是实行社会主义。他反对走西洋人走过的老路,认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道路,不一定非要先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2]然而,他虽以社会主义者自命,却还没有企求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21923年留美期间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实际体验,使张闻天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这时,他在小说中犀利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热情地讴歌了社会主义;他在论文中明确提出以革命手段推倒现政府,获得政权,用民主专政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3]但这时他还倾心于个人文艺活动,还没有加入共产党的强烈愿望。经过重庆的生活与斗争,旧势力的压迫和新生力量的支持,使他认识到要战胜旧社会必须有联合的力量。[4]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张闻天终于走进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内自觉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新篇章。

  留苏5(1925.111931.1)对张闻天的社会主义观具有重大影响。他系统学习、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基础,都有比原先深广得多的理解。他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活了5年,对现实的社会主义有实际的认识。但是,张闻天学习期间,正是斯大林“左”倾理论与策略急剧发展的时期,而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稚阶段,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张闻天自然很难摆脱历史的限制和自身的弱点。

  二、大致是19312月回国到1950年转入外交战线,是实践探索前期。

  20年探索的重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怎样才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第三时期理论与“左”倾策略的影响和指导下,张闻天曾经犯了“左”倾错误。在从“左”倾到反对“左”倾的转变中,他经历了两次反复:在“左”倾路线屡屡碰壁之后,到1932年秋,张闻天首先提出了反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和宣传工作中的“党八股”;可是,在1933年初进入中央苏区以后,又参与领导反“罗明路线”的斗争;经过实际斗争,他又逐渐挣脱“左”的桎梏,到长征前夕终于同“左”倾错误分道扬镳,步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轨道。经过延安整风和晋陕调查,张闻天成为自觉地向着理论与实际联系、领导与群众结合的方向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东北根据地的实践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一时期张闻天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有其独特的贡献。主要是:在30年代初同取消派论争中,他驳斥了取消派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故尔取消土地革命而等待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论证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在长征前夕,他指出国内战争是长期的战争,不是几天几个月几年完成的,明确地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6]在长征到达陕北后,他主持作出决定,纠正“加紧反对富农”的“左”倾错误,提出“联合富农”(白区)和“中立”富农的政策。[7]1942年农村调查中,他提出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是封建势力消弱,个体小生产经济发展,中农向富农发展,地主向富农转化,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经济。[8]他曾将这种在新民主主义下的资本主义称为“新式资本主义”。指出,因为中国太落后,只有走过新式资本主义的第一步,才能走社会主义的第二步。[9]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早在中央苏区就提出要“利用”,要“容许”发展,要使用“利诱”、“让步”等办法来吸引与鼓励资本家的投资,同时又要经过劳动法“限制”其剥削,经过税收来控制其利润。[10]在领导合江土改中,他又对敌伪资本与私人资本作出区分,制定了保护与恢复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发,既鼓励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同其破坏性作必要的斗争。在1948年东北的胜利形势下,他及时地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平分土地运动转入生产运动,从乡村转入城市,实现“城市领导乡村”。[11]他进而分析构成东北经济的五种成分及其性质、地位、发展方向、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协调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出依据农民小商品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发展合作经济(从供销到生产)是发展农业、引导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从私人资本主义的二重性出发,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向。[12]规划了一条从东北和中国实际出发发展国民经济,不断增强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以便将来顺利地、不流血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从1950年初转入外交战线,经1959年庐山会议,到经济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大致到八届十中全会后中止其一切政治活动为止,实践探索后期。

  张闻天担任驻苏大使后,即确定使馆的中心任务是研究苏联政治、经济情况,为国内建设服务。所以,他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当前政治、经济动态上,放在落实国内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的经济技术援助上。他参与了谈判、落实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始阶段,张闻天难免受苏联模式僵化的一面的影响,但在探索过程中,他还是提出了不少切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意见。他提出,应以“较快速度”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同时又应“稳步前进”。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方针首先要发展重工业,要把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放在现代化重工业之最新的科学技术的水准之上。要把自力更生同取得外援正确地结合起来。[13]1955年,张闻天回国担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后,他专注于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的研究,形成了社会主义中国对外关系的较有系统的观点。

  八大前后,在社会主义改造提前胜利完成的形势下,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领导中共中央开始了为摆脱苏联模式、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探索。作为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张闻天虽不在国内领导岗位,却自觉地参与探索。当毛泽东本人在探索中误入“左”倾迷途时,张闻天保持了比较清醒的头脑。他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发言,系统深刻地批评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是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系统阐发。

  庐山会议及其后对他的错误打击并没有使他中止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1962年七千人大会前后,他写了大量文稿和读书笔记,写了集市贸易意见书,联系当时为解决三年经济困难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批评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深入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经济规律是什么,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批判了流行的“左”倾观点。这些著作是庐山会议发言的继续和深化,其中不少篇章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

  四、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到1976年在无锡逝世,理论升华期。

  八届十中全会张闻天进一步受到打击。会后他被取消了参加中央一切会议、阅读中央一切文件的权利。不久,同经济所的一点联系也完全断绝。他虽然只能从报刊上了解情况、辨别风向,但也没有间断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理性思考。写于1963年春的论文《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问题》,就是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

  “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使他再也无法正常进行研究,但思想的波涛依然在翻腾。即使在他的检讨中,也可以看到他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相当深邃的概括。他说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张有6条:1、强调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2、强调改善人民生活福利。3、强调利用物质利益原则来调动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4、强调价值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强调用经济方法去领导经济。5、强调厂长、工程师、专家等的集中管理,也强调要向资产阶级管理生产的经验学习。6主张“平衡论”、“按比例论”、“生产渐进论”,反对“冒进”,反对大跃进。实践证明,他的这些主张都是正确的。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被禁锢在广东肇庆、与世隔绝的张闻天立即敏锐地看到,“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1012日起,他又重新开始对社会主义的系统的理论研究。到19759月为止,写下了4篇文稿共8万多字。

  在“肇庆文稿”中,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20年历史曲折的经验教训,较为系统地批驳了“左”倾错误,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阶段、任务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张闻天的肇庆文稿是十年浩劫中探索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座丰碑。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