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1966-1976:风口浪尖上的清华大学
发布时间: 2009-12-16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文化大革命"那场历时十年的灾难和悲剧是从文教阵地首先发动的,清华大学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十年中,清华园里的各种风波起伏都与全国政治斗争的大局紧密关联,并且始终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密切注视,乃至直接干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是"红卫兵"的诞生地,是毛主席亲自给清华附中红卫兵写信,把红卫兵运动推向了全国。1968年7月27日,是毛主席派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清华大学,标志了红卫兵运动的结束。1973年的所谓"反击右倾回潮"运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都是以清华大学为风头,进而波及全国。"文革"后期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也是从毛主席批示清华大学刘冰等四人告发迟群、谢静宜的两封信开始的,清华大学遂成为这场斗争的突破口和前哨阵地。因此,十年风云变幻的清华大学,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窗口或缩影。

  我亲自经历了清华大学"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并因所处的地位而被深深卷入了激流旋涡。"文革"开始前,我是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因为校长、党委书记职务由高教部部长蒋南翔同志兼任,我对学校的日常事务管得多些,运动中自然成为重点冲击对象。历经三年磨难,1969年6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解放""犯了走资派错误"的刘某人的消息,使我这个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全国范围"榜上"有名。之后,我被"结合"为校党委副书记,"文革"后期担任了常务副书记,终于"官复原职"。那时的清华大学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是官居国务院科教组副组长的风云人物迟群,排位在我之后的另一位副书记则是风云人物、中共中央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夹板中的我在那个多事之秋常常被推到前台,却又事事受制于人,实谓步履维艰!

  我对"文化大革命"的种种错误做法,对"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倒行逆施,进行过多次的抗争。十年中我和几位一起共事的同志曾向毛主席、党中央三次写过四封信,而每一次都使自己增加了新的罪名,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第一封信是"文革"初期,我自己写给毛主席的;第二封信是我同原清华党委的几位副书记联名写给周总理和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这两封信陈述了清华大学"文革"前十七年是执行了毛主席、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成绩是主要的,并如实反映了当时学校和社会上严重混乱的局面。后一封信被转到了蒯大富的手中,我们联名写信的行为被打成"清华园的'二月逆流'"。第三、第四封信是1975年的下半年我和驻校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三位负责人一起写给毛主席的,信中揭露了迟群及谢静宜的政治野心和种种丑恶言行。毛主席对我们的信作了批示,认为信的矛头是对着他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毛主席的这个批示震惊了全国,成为发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动员令。刘冰等四人由此成了胆敢把矛头对着毛主席的"还在走的走资派"或"投降派",又被批斗、专政达一年之久。直到"四人帮"被粉碎两年多之后,在邓小平同志过问下,随着两个"凡是"被冲破,冤案才得以平反。

  在如此激烈、复杂、曲折的斗争中,我也说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写过过头的检讨。这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多种原因,而从根本上说来,我是在非常矛盾的处境和心态中被卷入这场运动的。一方面,我作为这场运动的主要革命对象--"走资派",首当其冲地被打倒了;另一方面,我又作为"革命干部"被较早地解放了出来,去充当"革命的动力"。我就是以"走资派"和"革命干部"、"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这样的双重身份,在风浪中起落沉浮,打倒、解放,第二次被打倒……

  一方面,这场运动是由自己所一贯敬仰和信赖的毛主席亲自发动并领导的,对于毛主席关于反修防修、战胜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在大风大浪中选拔和锻炼大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等指示,我是完全相信和衷心拥护的;但是另一方面,毛主席认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基层党组织相当多数的领导权不在无产阶级手中,文教阵地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得到贯彻,并基于对阶级斗争形势的这种错误估量,采取打乱和抛开党的组织系统,直接发动群众进行冲击的做法,酿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愿望与效果严重背离的大动乱,对此,我又是难以理解、无法接受并痛心疾首的。然而当时我自己以及许多党的干部,对于如何实现毛主席关于反修防变的战略思想,如何进行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斗争以巩固党的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弄得很清楚;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还缺乏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头脑中存在着"左"的影响。因而在混乱和困惑中所作出的选择是:相信毛主席的智慧和远见,维护毛主席的权威,努力从积极方面去理解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如果不是出于对毛主席的绝对信赖和真心拥护,又怎么会对给党和国家带来如此严重混乱、颠倒和破坏的"文化大革命"表示拥护呢?这就是我当时似明白又混乱的矛盾心态。在那样严重扭曲了的政治环境中,诚实善良的人们出于某种策略上的考虑,有时也会行为与目的相脱节,甚至发生"煮豆燃萁"的不幸情况。"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愿本着"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汲取历史教训,团结一致向前看。

  文化大革命结束已近二十年,今日我已无须再为二十年前的自己辩诬和诉苦了。但是我想,如果站在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立场上,抱着对历史及未来负责的态度,诚实地记录下一份史料,并努力用历史唯物的眼光,从纷乱、颠倒的现象中寻出某些必然性的联系,引出一点经验教训,则是有意义的。因此,在同志们的鼓励下,我试着写了这本《风雨岁月》。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得到许多老同志、老战友以及一些年轻同志的细心指点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如果这本书能对读者有些益处,能对困难时期帮助过我、关心过我的命运的人们表达出一些感激之情,我将十分欣慰。书中疏漏与不当之处,尚期各方面同志指正。

  刘 冰

  1996年2月1日于北京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