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
发布时间: 2009-12-15    作者:尹家民    来源:《红墙见证录》 2009-12-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彭德怀又有了以往那种豪气和自得。但在与毛泽东告别时,毛泽东的一句话又给他投下一片新的阴影。临别时,毛泽东忽然问:"你在中南海游泳池畔对我说过要斗刘少奇同志,恐怕你是参加了'高饶反党联盟'吧?"

  彭德怀当时没有在意,回来一想很是不解。的确,毛泽东后来一直认为彭德怀"里通外国",和高岗一样,"想夺权",这使得毛泽东最终没有与彭德怀和解。

  会上没有看到周恩来,总有些心不甘。从毛泽东那里出来后,他给周恩来处打过几次电话,都说周恩来不在家。他放下电话,颇为伤感:"个个都忙,总理更忙。可我彭德怀却闲呆了六年,惭愧呀!"

  这天,他正在吃午饭,周恩来亲自打来了电话,请他马上去中南海西花厅。彭德怀立即叫车,可司机不在家。他急得团团转,只好给周恩来回电话:"总理,我的车驮不动了,改日再拜访你吧!"

  周恩来在电话里说:"你的车驮不动,就用我的车去驮你,这叫舍车保帅么!"

  在西花厅,周恩来和邓颖超热情地款待彭德怀,询问了他6年来的生活情况。彭德怀把同毛泽东会见的情景叙述了一番。周恩来听后很高兴,感慨道:"是啊,庐山的事过去6年了,教训会使我们清醒过来。我们要认真地总结总结。主席说得对,不能分手到底,要团结,'风物长宜放眼量'嘛,我们前面有很多很多的大事业等待我们去完成。"

  彭德怀说:"这6年来,我日日夜夜都盼着能早点出来工作,我实在是闲不住啊!"

  周恩来向他介绍了三线的建设情况,要他注意几点,鼓励彭德怀振作精神,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彭德怀走了,满腔热情地投入了三线建设的战场。他本想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这里的土地和事业。谁知还没等他施展才能,一场更加巨大的政治风暴再次将他推上浪尖。1966年12月24日,他被北京来的红卫兵劫持走了。

  情况突变,西南建委的杨焙想了一下:"我看,打电话请示一下总理办公室吧!"他要通了长途台。

  清晨6时,西南建委与总理办公室的电话接通了。秘书周家鼎听取了杨焙的汇报后,马上将此事报告给周恩来。(见《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中周家鼎:《总理风格如是说》)

  周恩来问:"彭德怀同志现在在什么地方?"

  "已被红卫兵绑架,去向不明。"

  周恩来一惊:"哪里的红卫兵?"

  "北航'红旗'。"

  "他们串得好快呀!"周恩来凝眉沉思,眉峰一抖,马上吩咐:"立即告诉西南建委和成都军区,马上寻找彭德怀同志,找到后将他保护起来,尔后迅速报告中央!"

  周家鼎认真记录着周总理的指示:

  "请以中央和我的名义给西南建委、北航'红旗'的同学们、成都军区、北京卫戍区去电:中央同意彭德怀同志回京。但要严格执行以下三条:一、由成都军区派出部队和红卫兵一道护送彭德怀同志到京。沿途不许任何截留,不得对他有任何侮辱性的言行,绝对保证他的安全;二、不许坐飞机,由成都军区派出部队在北京车站等候,并负责安排彭德怀同志的生活和学习。以上三条,同时通知北航'红旗'的同学。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绝对保证彭德怀同志的安全,对他的生命安全各单位要向中央负责。"

  周家鼎特意叫北航"红旗"的人接电话,要他们必须很好地协助西南建委落实总理指示。尔后,他又急忙回到办公室问周恩来:"总理,成都军区给哪位负责同志通话?"

  周恩来说:"给黄新廷司令员打电话。"

  "他已经失去自由了。"

  "那……就找甘渭汉政委吧!"

  "他也失去自由了。"

  "噢?那……是韦杰同志在负责吧?"

  "是韦杰副司令员在暂时负责。"

  "那就赶快通知韦杰同志。" 

    1. 机要参谋回忆:随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2. 彭德怀如何深入农家搞调研
    3. 彭德怀:真理不怕争论
    4. 彭德怀冤案平反始末
    5. 彭德怀为何向萧克道歉
    6. 将军凯旋时——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7. 1959彭德怀搬离中南海始末
    8. 彭德怀等七首长签名“38军万岁!”
    9.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10. 彭德怀抗美援朝轶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