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
自北平和平解放以后,市人民政府、军管会从2月3日开始到3月中旬止,已迅速组织接管了原国民党军政、财经、后勤、卫生、电讯、交通、房地产、工商业等710个单位、62400余名人员。接管的军用物资中,各种飞机就有28架。
在整个接管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城市政策的接管纪律,得到了北平市广大工人、学生、市民的支持和赞许。当日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报道这个消息时称:《平市军管会在物资接管中,创造接收大城市经验》。
当天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还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石家庄市保安大队参谋杨瑛殴打职工,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中共华北局决定对杨瑛给予留党察看处分。《人民日报》同日发表了石家庄市委对杨瑛殴打群众的处分决定。提醒共产党人进城以后,绝不能滥用职权、违纪枉法,谁违反党纪,谁就要受到纪律的制裁。
当日,国民党数架B—29型轰炸机从青岛空军基地起飞,在东北解放区葫芦岛附近对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狂轰滥炸,将该舰炸沉。舰上官兵奋力反击保护战舰,有6人牺牲。
对此,国民党控制的各媒体都有报道。《申报》的报道是“重庆舰浓烟冲天,葫芦岛码头大部被遮蔽,监委来沪调查叛变原因。”另一条消息的标题则为“重庆号叛变及被炸殷鉴,军事应痛自革新,打倒吸血,提高官兵待遇。”
与此同时,这个行将崩溃的政权,也开始对南方的新闻出版自由实行狂轰滥炸。上海一家《展望》周刊第3卷第18期刚出版,即被政府下令查封。该刊向读者寄发《告别了,再见》的声明称:“在这样一个翻天动地的大时代,一个刊物的被令停刊可说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事。被令停刊既不由《展望》始,言论自由的成为力量,也不会随《展望》停刊止。”
时至该日,一周内在上海被查封的新闻刊物已有十余家。
国民党政府正忙着组阁。政治危机临头之际,怎么容得大众说三道四,针砭朝政呢!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95天。
3月21日
55年前的今天是星期一,农历春分。人民解放军解放潜山和商河埠。
在人民解放军即将以百万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时候,如何筹集到足够多的粮食以供给部队,又不要在征粮过程中损害农民,特别是贫苦农民的利益?为此,中共中央于当日发布《关于新区筹粮的规定》。规定指出:“大军南下,进入新区,民主政权尚未建立或刚刚建立,公粮制度一时不能实行,除以缴获粮及伪政府屯粮拨充军用,当地如有地方公产收入之存粮可尽先借用。”根据合理负担的原则,征借的主要对象是地主、富农,其次是中农。按其粮食总收入作标准。规定要求征粮工作必须照顾当地负担能力,尽可能分散征粮,免使群众一次出粮太多而引起负担。
在此后南下部队的征粮过程中,所到之处,都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规定,尽力减少人民群众的负担,严守征粮纪律,与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形成天壤之别。
这天,一个重要的会议在北京饭店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迎接中央进驻北平。会上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的迎接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对中共中央迁平的沿途警卫、对空警戒、阅兵及城市庆祝活动等作了严密的部署。
同一天,何应钦所组新内阁拼凑完成。代总统李宗仁发布新内阁任职命令。次日,《中央日报》报道:“新阁昨告圆满组成,总统明令公布名单。”
对此,新华社陕北电指出:何应钦自称“本人对此次组阁,可谓和平内阁”,但是何应钦断语是否符合事实,既不能从他的内阁名单来证实,也不能从他的宣言来证实。全国人民正在注视即将举行的和平谈判,他们要看一看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在这个谈判中扮演什么角色。
同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致中原局的电报,令中原局派人赴驻马店迎接李宗仁、白崇禧的特使刘仲容,并立即护送刘仲容乘车经徐州、济南、天津到北平市政府叶剑英处。毛泽东要中原局恭迎国民党来使,表现出共产党方面和平谈判的诚意。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94天。
3月22日
55年前的今天是星期二。55年前的这一周,南京、北平都有重头戏上演。南京,何应钦在忙着组阁,而北平,在准备党中央和毛主席进京。继昨日召开迎接中央进驻北平会议之后,叶剑英为首的五人小组马不停蹄,加紧部署。从唐县到涿县,华北军区在做安排,而由涿县到长辛店,四野42军在做周密的布防,41军接42军防区负责长辛店到西直门,而从西直门铁路以西至香山,由李克农亲自负责。分给刘亚楼的任务是对空警戒,并准备入城仪式。
这一切都在幕后紧张进行,而表面上,北平城像往日一样平静。
这天,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在北平的总会理监事与华北文艺工作者协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推选郭沫若为筹委会主任,茅盾、周扬为副主任。同时,推选郭沫若、郑振铎、田汉、洪深、曹禺、萧三、曹靖华等12人出席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这日也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及爱国同胞,共同行动保卫世界和平。
西柏坡,据说这天的天气并不好,党中央机关、毛主席明天就将离开这里。当晚,老百姓的心情可想而知,连老天爷都动了感情。
而江南的气候怎么样呢?
当日的《大公报》报道了《何应钦新内阁组成》的消息,消息说政府的八部两会大半都是新人,以体现“政治革新”的意图。但此次组阁十分艰难,许多人看到大势已去,局面难以收拾,不肯入阁。在政要们的百般周旋下,终拼凑成的新内阁组成的当天——上海市政府发表公告:3月份市民口粮已改售美国面粉,5市斤售价金圆券2100元整。
粮价上涨倒也罢了。新内阁上台当日,臣民改吃美国面粉,这样的公告,无疑是给危机中的新内阁上了一剂“眼药”。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93天。
3月23日
西柏坡,飘了一夜的小雨,天亮后,突然阳光灿烂。
上午11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西柏坡,迁往北平。当年,中共中央从陕北移驻西柏坡时,主要是靠两条腿行军走来的,这次进驻北平已经是今非昔比!东北野战军送来100多辆美国造十轮大卡车和19辆吉普车。
开车前,毛泽东对机关干部、警卫部队即兴讲话,他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我们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接过话说:“我们都应当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对,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于是赶考的队伍出发了。
车队的前面是先导车,叶子龙坐在里面带路。毛主席坐在第二辆吉普车里,第三辆中吉普坐着警卫员。朱、刘、周、任坐的车紧跟其后,再后边的车里坐的是警卫战士及机关工作人员。
当天,汽车经平山到达唐县。原计划当天赶到保定,由于道路颠簸,车速缓慢,当晚只好在唐县淑闾村宿营。
这一夜毛主席没有休息,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坐在小櫈上,趴在门板支的床上写材料,一盏昏暗的油灯陪伴他一直工作到天亮。
这是中国共产党28年前于上海建党以后,第一次由农村走向大城市。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跨越。来之多么不易啊!此时的毛泽东已56岁,而周恩来也50出头了。他们能不感慨万千吗?
这一天的南京,新内阁正草拟施政方针并宣誓就职。这个末代南京政府,希望以和平、革新政治、整编军队、稳定经济四大纲领拯救厄运。然而,此时离这个病入膏肓的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覆灭仅剩一个月了。一个月后的4月24日凌晨,解放军攻进总统府,“青天白日”永远从南京的上空陨落。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19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