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
天津市各届14万人,继北平之后,也举行了盛大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平津解放。作为中国北方工业、商贸、海运重镇,工商界民主人士和职工群众对天津解放表示由衷的喜悦之情。
铁路职工来了5000余人。他们用卡车装饰成“解放”号火车头,上面用大字书写着“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津浦路检东段工人用一尊大炮在前面开路,工人们扛着钢轨、枕木和铁锤紧随其后,生动地表达了大炮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豪迈气概。
在旧社会受尽欺压的贫苦市民、手工业者、小商贩、三轮车夫也纷纷自动加入游行队伍,欢庆人民解放的日子。
郑州市人民也在这一天举行了庆祝平津解放的群众集会,会上数万群众在夜幕降临时手提灯笼举行游行庆祝活动。在此前后,内蒙古、晋绥解放区、太岳地区、太行地区、冀中、冀东、冀南和东北三省也先后举行了群众性的庆祝集会,欢庆平津解放。
这一年的初一到十五,北方人民闹新春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于是,这一年的春天也仿佛来得特别早。共产党把解放劳苦大众的种子一旦播入这片古老的土地,收获希望的日子也就不会遥远了!
毛泽东和周恩来又接到全国轮船业联合会理事长、上海舱船业工会理事长的来电,希望恢复因战争中断的上海至华北的海上运输。毛泽东、周恩来当即复电表示支持,并致电北平市长叶剑英、天津市长黄敬,确保安排和恢复上海至华北的海上运输畅通无阻。
海上悠远的汽笛声,与人民喜庆欢乐的锣鼓声,遥相呼应。平津解放区迎来了第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这天,北平市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国立北平图书馆。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30天。
2月14日
今天下午4时30分,由颜惠庆、章士钊、邵力子、江庸四位七旬老翁领衔组成的“上海和平代表团”,在黄启汉的陪同下,从青岛飞抵北平。他们受代总统李宗仁的委托,以私人资格来平,与中共商讨国事。
南京和平代表团离平返回南京后,当日向李宗仁报告了去平经过,而后召开记者招待会。代表吴裕后发表了在北平的观感。他说,“中共进城后没有捕人,也没有清算斗争,即使是国民党人,放下武器就无碍了。物价也在回落,米由每石8000金圆券跌到了3000圆,银元、黄金、美钞都可以自由兑换。”
当天《大公报》加花边发表了《张治中再度恳请辞去和谈代表》的消息。张治中一再向李宗仁申请辞去代表任务,理由是“西北责任重大,恐有贻误。”李宗仁“电复慰留”,并请张治中来南京面商。
与南京“和平”空气极不协调的是,国防部连日派出数十架次军用战斗飞机,轮番沿长江飞行巡逻,炫耀武力。
国民党前国防部长何应钦自沪抵京,于前日晚晋见李代总统,对和平前途表示关心。他对报界公开说,“我个人认为中国需要和平”,“一个军人为什么提倡和平?殊不知正因为身是军人,更知道战争的残酷。”然而,这时的他已经退休了。
身在广州的孙科似乎对南京方面鼓吹之“和平”漠不关心。于右任奉李宗仁之命,专程来广州邀孙科赴南京共商和谈大事。孙科则以“血压太高,不能坐飞机”为由加以推辞。这个身为国民政府首脑的行政院长还居然摆出一副公子哥的姿态说:“我妈妈还叫我到澳门去呢!”
白崇禧派出的私人代表李书城在河南信阳前线与刘伯承、陈毅会面后,已将中共方面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傅作义的倒戈转告白。刘、陈反复说明不管是白崇禧,还是张轸、张笃伦,如能以实际行动做出贡献,将予以欢迎和优待。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29天。
2月15日
北平六国饭店,这一天成为新闻焦点。
北平市长叶剑英、副市长徐冰,以及林彪、罗荣桓、董必武、聂荣臻、陶铸、戎子和等共产党高级将领来到这里,会见上海和平代表团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江庸一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共方面特别邀请了傅作义、邓宝珊等国民党起义将领出席参加会见。
叶剑英重申中共和平诚意,强调坚持八项条件的必要性,指出第一条战争责任问题可以区分清楚:战犯名单并非不可改变,并以傅作义为例加以说明。
李宗仁于晚9时发表广播讲话,宣称南京政府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一是谋求和平,第二是革新政治”。他说,“许多人批评政府贪污无能,我以为这不是无的放矢。”他似乎意识到政治腐败是失去民心的大患,鼓吹“承认以往错误,”“彻头彻尾,从新做起”。
然而,一切都为时晚矣。这一天,京沪铁路员工再次举行大罢工,沪宁、沪杭两铁路自下午3时起,运输陷于瘫痪。同日,常州、无锡、苏州车站工人6000人闻讯乘车赴沪声援。车至杨家桥,被国民党军警以拆毁铁路手段阻止。次日,沪杭、沪宁两线竟日停运。
这一天,黑龙江省召开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普通劳动者披红戴花,受到政府的表彰,对于从旧社会走来的劳动人民来说,无疑是件新鲜事。
到会的434名劳模盛赞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的到来,表示要为完成1000万石粮食而奋斗。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