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杜聿明——国民党中将司令官,黄埔一期毕业生,屡建战功,深受蒋介石器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两大战役都有他的名字,都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无奈,国民党政权气数已尽,杜聿明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回天无力了,继昨天华野对杜聿明集团发动总攻以后,战事急转直下,噩耗一个接一个传来。
第一道防线昨天即被突破;今天9时,李弥兵团已弃守8个主要阵地;晚8时,李弥兵团已收缩到邱清泉兵团防区;晚10时,青龙集阵地被突破,杜聿明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崩溃了。坚守已没有希望,杜聿明决定10日开始突围。
而今天发生的另外一件事,不能不说是刺到了蒋介石的痛处。
茅盾、李济深、梅龚彬、邓初民等30人租用苏联阿尔丹号轮船,从香港启程,行程十余天,今天在大连上岸。
共产党方面派李富春、张闻天前往迎接。
这之前,已有两批知名民主人士纷纷跑到共产党方面去了。
过去,他们还是国民党政府的民主象征,如今,众叛亲离,民主的绿叶一片片飘去,再不会为这个独裁者做陪衬了。
民心向背,已很明显,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输了,在政治上也输了,飞涨的金圆券证明经济也崩溃了。
在这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把全国解放的时间表更具体化了。
他预计经过1949年夏、秋、冬三季,华北、华中、陕甘几省将大部或全部解放,而两广、云、贵、川的解放还未列入日程。
实际上,到1949年年底,这些地方已经全部解放。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67天。
1月8日
淮海前线开始的总攻今天已经进入第三天,国民党控制的报纸,今天纷纷就淮海前线的战事发表消息。 《中央日报》在第二版右角将《永宿地区昼夜鏖战》放在《津东国军昨晨大捷》之下,并用“杜兵团连日歼匪逾两万”加以注解。
《申报》较为客观,称《萧永区搏斗惨烈空前,杜部喋血坚持》。
对于天津的战况,《大公报》没敢奢言,只是说天津近郊情势趋紧。
平津前线今天的真实情况是,人民解放军进攻天津部队继续扫除国民党守军外围据点,天津市郊已被我占领。
而傅作义派出的和谈代表张东荪、周北峰在离北平50里的蓟县八里庄见到了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双方的正式会谈明日即将开始。
对于战局的发展,蒋介石明白,只凭军事力量已无希望。今天,他召集孙科、张群、张治中会商,研究运用外交促成和谈问题,于是就有了外交部长吴铁城出面照会美、苏、英、法四国。
《大公报》称此举为“政府仍做和平努力,传将采取进一步行动,请四周调停在准备中”。
无论国民党的报纸如此装腔作势地指点形势,在今天结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让人们感到距新中国的成立更近了。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66天。
1月9日
55年前的今天是星期日,农历十二月十一。
《中央日报》今天以《傅作义坐镇华北,士气旺盛,郝遇林极为推崇》为题,报道了国民党监察院冀察行署委员郝遇林来京。据郝氏称:平津局面在傅总司令领导下,至为稳定。傅作义将军对守土卫民,戡平匪乱,具有坚定信心,在军事上也有周密布署。
事实上北平的稳定,不是国民党宣传的那种稳定,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按照西柏坡的方案在稳步地向前推进。
今天,傅作义派出的和谈代表,傅作义总部少将民事处长周北峰,燕京大学教授、民盟中央常委张东荪在蓟县城附近解放军驻地与解放军方面正式会谈。解放军方面参加会谈的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和刘亚楼。
凌晨2时,林彪、聂荣臻接到中共中央来电,就谈判原则提出了三点意见。上午,谈判正式进行。当天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而天津方面的接触,由于陈长捷态度顽固没有进展。
《中央日报》今天还发表了两条消息:一条是“总统今日循例赴凯歌堂礼拜”(因为55年前的今天是星期日);另一条消息报道“张群、黄绍竑飞抵汉口,白崇禧亲往迎接”。
稍微了解一点国民党内幕的人都知道,蒋介石和桂系军阀向来就有矛盾,战局发展到今日,白崇禧逼蒋下野,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此时张群抵汉口见白崇禧,必有原因,报纸没有说明。
倒是空军司令王叔铭被美国政府赠勋章一条消息冠以“空军之荣誉”让人联想淮海战场国军还在空军的保护下。
的确,淮海战场上的制空权还在王司令手中,今天,被困的国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尝试了最后一次突围没有成功,至晚华野的总攻部队已到杜聿明集团的总部陈官庄。
接近零点,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最后一个王牌军第五军动摇了,要求解放军派人过去接洽“谈判”。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6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