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威慑、慎战与自卫---《文摘周报》
发布时间: 2009-11-16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1-16
  字体:(     ) 关闭窗口

1991117,海湾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对中国军方的震动很大。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里,专门就写了一小节,标题就叫“海湾警钟”。

他在回忆录里说:“很多同志提出,从海湾战争看,电子装备建设是我军作战的薄弱环节,急需加强,这是事实。”于是,刘华清决定召开一次电子装备座谈会,专门议一议。在会上,刘华清说:“海湾战争后,有人担心在未来战争中,初期敌方也会把我所有的电子装备压制住,我们没有办法抗击,没有办法作战,好像瞎子、聋子、哑巴。这个问题很值得注意。我曾多次讲过,究竟哪里有敌人不知道,来了什么敌人不知道,来了多少敌人不知道,你怎么下决心?派什么部队,怎么去反击敌人?那就没法指挥作战了。因此,电子装备即使不能全部,也要部分保证看得见、听得着、联得上,能有效地组织指挥反击敌人,起码要达到这个要求,如果能全面一点就更好。”

刘华清说,他在海湾战争期间,天天看战况报告,研究战事,预测战争结局。而且在以后不同场合,他都结合海湾战争的情况,反复强调加强国防建设和科技强军的紧迫性。在军事科学院,刘华清对从事战争研究的人员说:“我认为,美国整伊拉克可以,整中国不行。……美国人怕持久战,时间拖得越长就越被动。美国怕死人,人死多了就紧张,甚至影响他们的战略决策。我们对付美国人的办法是很多的。”

19936月军委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刘华清发了言。在回忆录里,刘华清介绍了自己当时的主要观点。他说,“现在,我们强调战略上防御,在战略指导上突出了三点,一是威慑,二是慎战,三是自卫。”

谈到威慑时,刘华清在回忆录里写道:“根据国家战略的需要,在突发情况面前,我们要通过必要的力量显示出威慑手段,与政治、外交斗争巧妙结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遏制战争的爆发。”

对于“慎战”,刘华清说:“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基础还薄弱,要继续加速建设,大仗除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打,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的,尽量不诉诸武力,防止某些矛盾激化对我经济建设大局造成冲击。现在有些问题,如果单纯从国家领土主权来考虑,马上就该用兵;但动起手来,从战略上看,不利于国家发展。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使用武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