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一月十六日至 三十一日
发布时间: 2009-09-12    作者:陈虎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2
  字体:(     ) 关闭窗口

  1月26日

  今天,东北解放区人民政府为先后到达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社会各界精英和民主党派领袖举行欢迎会,会上代表们纷纷发言,谴责国民党政府的假和平阴谋,把他们对建立一个新的人民的共和国的美好愿望坚定地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而接管北平的干部此时正在北平西郊的颐和园内集会。军管会主任、北平第一任市长叶剑英布置接管工作。此时叶剑英已不再用作战时的首长代号601了。

  按农历计算,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已下野五天的蒋介石在溪口准备过年,有消息说,蒋先生回归故里,今晚宴族人,乡里族人纷纷敬酒,蒋介石颇感欣慰。

  而他丢给李宗仁的南京京都,据当天《大公报》说,“南京加速撤退,立法院原则上迁广州”。

  这天,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法庭竟然在上海宣判日本侵华战争罪犯冈村宁次等无罪。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冈村宁次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

  1月28日,毛泽东以中共发言人名义发表严正声明,严正警告南京政府:“你们必须将冈村宁次重新逮捕监禁,不得违误。”对其他日本战争罪犯,“一概不得擅自释放或纵令逃跑,违者严惩不贷。”同时提出:“你们必须立即动手逮捕一批内战罪犯”,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蒋介石。”

  然而国民党政府于1月31日遵从东京麦克阿瑟的命令,将日本侵华战犯260名连同冈村宁次等人一起送往日本。

  2月4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再次严正警告:南京国民党卖国政府应立即将冈村宁次及其他日本战犯追回,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重申:保留对于追回冈村宁次等260名日本侵华战犯的完全权力和重行审判权力。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48天。

  1月27日

  55年前的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离春节只有两天了。伴随旧历年爆竹的和平攻势不见成效,代总统李宗仁亲自出马了。

  这天李宗仁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愿以八项条件为和谈的基础,并望早日开始商谈。接着行政院长孙科也发表声明,提出谋求“光荣的和平”。

  但和平的烟幕阻止不住历史车轮的前进。

  今天,人民解放军的炮火已打到江北,泰州、高邮被攻克,明光、嘉山宣告解放。我人民解放军进军江淮两周来已解放城市13座。

  风雨飘摇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已听不进代总统的和平颂歌,年关之际,各自谋生。

  今天《大公报》发自南京的消息是:“政府将迁穗,各机关陆续移往,外交团尚未决定”。

  1月28日

  55年前的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年三十吃团圆饺子。

  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们除夕之夜正围着篝火和西柏坡的乡亲们拉着家常,吃着饺子。年过得虽然简单而匆忙,但是,领袖们亲切的话语,脸上洋溢的笑容却让乡亲们心里格外的甜。 “下野”之后的蒋介石,俨然一介平民,在老家溪口观看着京剧名角演唱的京戏。

  此时国统区的百姓正面对着“1300元一袋的面粉”愁着过年饺子吃还是不吃。

  国民党京都南京以往的灯红酒绿已被刺耳的警笛所代替,市民们人心惶惶,除夕之夜不得安宁。

  这个年三十,李宗仁代总统一点也不轻松。蒋介石离开南京后,党政军大权仍一人独揽。与中共和谈之事李宗仁举步维艰。假和谈的计划已很难实现。周恩来、毛泽东均已明确劝告他:“不要相信蒋介石的一套,桂系应准备实行和蒋系决裂,和多方配合解决蒋系,才能在人民面前和蒋系有所区别。”

  这天,中共中央致电上海党组织,要他们同在上海的张澜、黄炎培、罗隆基等交换意见,并说明他们坚持李济深等55人声明的立场。

  同一天,李宗仁接到民主人士李济深给他的公开信,劝他如有和平诚意,即全部接受毛泽东先生的八项条件,方有和谈之可言。

  刚刚过完圣诞节的美国人麦卡伦正是在这时,以新任美国国会援外监督委员的身份声称将以15亿美元援助国民党政府。这无疑给如坐针毡的国民党政府送来了一份年夜饭。但是美国人对国民党政府的如此钟情结果会怎样呢?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46天。

  1月29日

  55年前的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一。

  北平人民正在欢度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男女老少喜气洋洋。

  今天的颐和园里没有游人,显得十分寂静。下午2时,北平联合办事机构在景福阁召开成立会议,决定:本月31日中午12时前,北平城中所有国民党军一律撤出,人民解放军入城接防。

  北平就要解放了。中国人民的胜利,让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感到鼓舞。

  1月29日《东北日报》登载消息:欧洲各国人民祝贺中国革命的胜利。意大利、德国柏林和德国西部的杜塞尔多夫共产党人纷纷集会祝贺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在大年初一收到的来自异国人民的一份厚礼。

  大年初一,东北沈阳的工人们,以不同形式来恭贺新春佳节:刚刚获得解放仅两个月的工人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修好了两个废火车头,并命名为“北平号”和“南京号”,表示后方工人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迎接北平和南京解放的热切心情。

  沈阳化学厂的工友们在大年初一写信给毛主席及前方将士,表示节日的问候,同时捐献一天的工资来慰问解放军。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正是在这一天发布了解放战争两年半的战绩,向全国人民报喜:“1946年7月1日至1948年12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07个整师,133.1万余人,解放城市270座。蒋介石赖以生存并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主力丧失殆尽,总兵力只剩200余万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则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从120余万增加到358万人,其中野战军218万人。”

  长江天险封不住向往光明的人们,丧失了民众的国民党政府,熬得过初一,还能熬得过十五吗?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45天。

  1月30日

  1月30日是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二。今天,国民党中央党部第一批南迁人员抵达广州。中央组织部长谷正鼎同时到达,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此次南迁局面使我们深感惭愧,国民党革命本是由广东打出去的,今天又返回原地,国民党要复兴,唯有再度打出去。”

  有感而发的谷正鼎,说这番话的时候,忘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已从根本上站在了与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为敌的一面,这一次的搬迁已不是前两次以退为进的策略,其结果,岂是搬迁国府所能解决的!

  就在3天前,也就是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表示南京政府承认,以贵方所提“八项条件”作为和谈的基础,但此事事前未提交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也未经行政院长孙科过目,因此,在李宗仁发电之后,蒋介石即与孙科联系,于农历除夕、初一两日,内阁要员们悄然离开南京去了上海。

  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已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南京只有一个代总统而没有行政机构;广州只有一个行政机关而没有政府首脑;浙江溪口只有一个宣布“引退”的总统而党政机构均在广州。

  对此,毛泽东在《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中指出:“这个所谓‘政府’究竟还存在不存在呢?”“它至多只是一个假定的或象征的政府了”。

  今天又一架国民党空军运输机由上海飞抵济南,飞行员李筠、邢国铮等4人参加解放军。这已是自去年12月16日以来参加解放军的第九架国民党起义飞机了。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44天。

  1月31日

  1949年1月31日,正月初三。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在这次战役中,东北、华北野战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1个总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

  3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纵队从西直门开入北平城与国民党军交接防务,北平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入城接收市政。北平城门上,换由身着绿色军装,臂戴“平警”臂章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站岗,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换成了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在北平城头随风飘扬。

  从此,1949年1月31日成为北平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节日。

  下午,北大、辅仁等10余所学校学生及电讯局工人4000余人在中南海与入城解放军举行盛大联欢会,欢庆北平和平解放。

  正是在北平解放的这一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会见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毛泽东向他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和特点,并表明了把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决心。毛泽东告诉米高扬,我们即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联合政府。2月7日,米高扬带着毛泽东对斯大林及苏联人民的问候,飞回莫斯科。

  这天距新中国成立还有243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