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彭德怀留下15万字的自传
发布时间: 2009-09-10    作者:沈国凡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深夜,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回到位于中南海西花厅的家里,刚想躺下休息,突然家里的红色电话响了。

  他拿起电话,听了后生气地说:"你们卫戍区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严加监护?"

  对方解释说:"总理……"

  周恩来不等对方说话,接着便命令道:"你们明天把胸片送来我看一看。一定要执行我的命令,注意保护彭德怀的安全,不准任意批斗,更不准他们(红卫兵)打人!"

  接着周恩来强调说:"你们卫戍区没有尽到责任,为什么让人随便打人?你们马上将彭德怀送到医院去检查,治伤,今后没有中央的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批斗彭德怀,你们卫戍区要绝对保证彭德怀的安全!"

  说完,周恩来挂上电话,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电话是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打来的,他在电话中向周恩来报告了彭德怀在接受批斗中被打伤的消息。听到周恩来的批评,傅崇碧觉得有些委屈,因为作为军人他对于彭德怀一向是敬重的,更何况有总理指示,他更应该保护他。

  在彭德怀被押往北航批斗时,傅崇碧就根据周恩来的要求,派专人向韩爱晶等人传达周恩来的五条指示,即五不准:不准搞喷气式,不准挂牌子,不准武斗,不准游街,不准开万人以上的批斗会。

  就在当天下午,当傅崇碧得知彭德怀被批斗打伤的情况后,感到十分气愤,他责备自己没有完成好周恩来的命令,没有保护好自己一向崇敬的彭德怀元帅,立刻打电话给韩爱晶,指责他为什么不执行周总理的指示。

  韩爱晶仗着有中央文革撑腰,根本就不听他的,并将情况报告了戚本禹。

  戚本禹接到报告,便告诉韩爱晶说:"不要武斗,但对彭德怀不要限制过多。"

  可是,由于中央文革在这场"大革命"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周恩来对于许多场合已失去了控制,尽管他想尽办法,但仍然没能保住彭德怀无辜的命运。

  几天之后--1967年7月20日,武汉的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出于对中央文革执行的极左路线不满,将中央文革派往武汉的"特使"王力住地包围,数十万军民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这次事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中央文革小组称为"反革命七•二○事件"。

  林彪为了讨好江青集团,更为了打倒在军内的反对派,第二天就针对此次事件提出了"揪军内一小撮",彭德怀一下子又成了这"一小撮"的总代表。

  "四人帮"控制的全国大小报纸,除了批判这次事件的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之外,重点目标就锁定在彭德怀身上,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批彭高潮"。

  在以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支持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空军直属机关及空军在京院校等数十个单位的造反派,冲破卫戍区的保卫,强行将重伤中的彭德怀拉去批斗。其中有七次被游街,有六次是万人以上的大会。

  令彭德怀感到不安的是,被送去跟自己"陪斗"的竟然还有一些战争年代与自己共过事的著名将领和同志,他们是:谭政、张爱萍、王尚荣、廖汉生、李志民等。

  紧接着,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也受到了批斗。

  1967年8月11日下午,浦安修被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兵团"的红卫兵押着,在校园里召开万人"批判斗争反党篡军的大野心家彭德怀的臭妖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浦安修"批斗大会。

  彭德怀被送来陪斗,他衣衫褴褛,面色发黄,夫妻二人在会场上相互望了一眼--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们的最后一别。

  8月31日凌晨7时,受尽凌辱的浦安修在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服下大量安眠药自杀。

  当发现后,好心的人们才将她送到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抢救。

  面对这些情况,周恩来再次追问有关部队,可是卫戍区感到有困难,他们汇报说:"中央文革叫抓人去批斗,不执行就来人抢,又不准开枪,保护实在困难。"

  听到这里,周恩来感到已无能为力,痛苦地直摇头。

  中国,已被推进一场莫名的灾难之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革命英雄和民族英雄,只能是孤身奋战了。

  这是一个何等刚直,何等坚强,何等无畏的人啊!他站在台上,凛然挺立,没有一次低过头,他怒吼着:"我没有错,我不能低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