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彭德怀出访苏联、东欧也成了罪名
发布时间: 2009-09-10    作者:沈国凡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5年5月,正是中国北方大地春暖花开的时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身穿元帅服,离开北京前往华沙。

  他这次是应华沙条约国邀请,并经党中央批准前往参加华沙条约国会议的。

  华沙条约实际上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用以对付西方国家的北约条约的军事条约,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得跟着苏联老大哥走,作为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在接到邀请后去参加这个会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彭德怀必须经过莫斯科。就在他到达莫斯科的当天,就接到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的电话,说是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准备与他谈话。

  因为牵涉国际事务,彭德怀立刻警觉地问刘晓:"具体的谈话内容是什么?"

  刘晓答道:"主要是谈军事方面的问题。"

  原来,在彭德怀到来之前,赫鲁晓夫就早已有了准备,他通过翻译费德林向中国大使刘晓转达了这个意见。而彭德怀当时根本就不知道,直到到了莫斯科才突然接到这个通知。

  彭德怀一听是军事问题,这在国与国之间是最机密的事情,不觉有些犹豫。但因为是赫鲁晓夫邀请,他不好回绝。

  为了保密,赫鲁晓夫提出苏方由安东诺夫大将、中方由刘晓大使参加,翻译由费德林担任,不得涉及更多的人员。

  赫鲁晓夫怕引起彭德怀的误会,事前让费德林向刘晓作了解释。

  当刘晓将这些话转告彭德怀,并听取他的意见时,彭德怀认为作为国际间的交往,应该尊重苏联方面的意见。

  就这样,在有中国大使参加的情况下,彭德怀与赫鲁晓夫进行了有关军事方面的秘密交谈,回国后并将谈话的内容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专门作了汇报。

  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整个会谈也是符合组织原则的。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这可就成了彭德怀的一大罪状,说是"里通外国"。

  从1952年抗美援朝直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间因为工作方面的原因,彭德怀曾五次出访苏联和进行谈判。他万万没有想到,专案组竟然将这些作为重点来对他进行审查。这当中,以1955年和1959年的两次出访作为重点。

  1959年彭德怀在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曾作为贵宾被阿尔巴尼亚党和国家领导人恩维尔•霍查邀请参加宴会。

  为了遵守时间,彭德怀去得比较早,宴会之前各国贵宾们都在小休息室里休息。这时赫鲁晓夫看见了彭德怀,就走过来坐在他的旁边,与他进行交谈,谈话的内容都是一些日常性、礼节性的问候。

  可是,随着彭德怀的倒台,这也成了他的一大罪状,说他是在与赫鲁晓夫进行"密谈"。

  捕风捉影,无事生非,那些未曾经历过国际交往的红卫兵,天真可爱而充满激情,很快就被这件"新鲜事"煽动起来。不是提出要防止中国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吗?你竟然还与赫氏坐在一条凳子上说话,这不是罪状是什么!

  彭德怀又被套上了一条"勾结苏修"的罪名。

  审讯中彭德怀据理力争,他说:"那种场合,小休息室里都是各国被邀请的客人,怎么能够密谈,如何进行密谈?"

  这些人火了,对彭德怀大声地吼道:"我们看你是与赫鲁晓夫一同搞阴谋。"

  彭德怀回答道:"由你们定,我无法说。你们谁看到的,谁听到的,让他出来同我说,躲在背后造谣算什么本事?你们说搞阴谋就搞阴谋,你们这样说是客观的吗?"

  年轻的红卫兵一个个仿佛着了魔,根本不听他的解释,而只听专案组提供的那些材料,硬要叫彭德怀就这一问题写一份"认罪书"。

  在无法辨明真相的情况下,彭德怀只好写了"认罪书"。

  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是被诬陷,明知道强加在自己头上的这些罪状都不成立,明知道真理仍然在自己手里,彭德怀为什么还要写这份"认罪书"呢?

  多少年以后,当人们翻开他的那本日记本时,终于找到了答案。就在写下这份"认罪书"的当天,他便将这份"认罪书"抄在上面,并在最后写了这样几行字:

  为此事费了半个月时间,有时搞到半夜。于是,我把平日里所想的和所说的,说成是同赫谈了。现在我知道了,一定要说成是同苏修勾结反对毛主席……现在我懂了这一条。我过去的了解是,审查是要弄清真相,实事求是,作出合乎事实的真理的结论。

  ……入党宣誓时说过,为了革命利益,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是时候了,为了党的利益,为了巩固和提高毛主席的威信,我应当坚决这样做。

  此段文字后来被收入《彭德怀传》。写下此段文字时彭德怀的心情一定是百感交集,他的心中一定是痛苦万分,他的心在滴血,他万万没有想到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事业,现在竟会变成这样的一个样子。他曾指挥千军万马,打败过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可是现在他却不能为自己的清白作出一点辩护。

  他的肉体和灵魂在痛苦中煎熬着,挣扎着。

  彭德怀这才明白,这场"文化大革命"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种天真的、想通过这场运动的审查弄清事实的想法是完全不可能的了。他必须在"巩固和提高毛主席威信"与"抗拒交待"这两个方面做出自己极端痛苦而又极端矛盾的选择。

  1967年7月19日,彭德怀被押往北京航空学院,中午只给他吃了一个玉米饼子,下午就在六系楼的一间教室里对他进行秘密审讯--这是一场大批判之前的预审会。

  六十多名"红旗"战斗队的骨干令他交待问题。

  头头韩爱晶问道:"老实交待你在庐山会议上反对毛主席的罪行!"

  彭德怀说:"我没有罪,只有错误。我对庐山会议还保留着我的看法。"

  问:"你为什么要写万言书?为什么要在万言书里骂毛主席?"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