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彭德怀亲临攀枝花建设工地
发布时间: 2009-09-10    作者:沈国凡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彭德怀接着又问:"你们都是哪里的人呀?"

  年长的医生回答:"我是东北人,从鞍钢抽调来这里的。"

  彭德怀说:"鞍钢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钢铁基地。日本人被我们打败以后曾断言,我们无法使鞍钢恢复生产,只能在厂里种高粱。现在怎么样,我们把鞍钢建设得好好的,走遍全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处处却有鞍钢人,鞍钢是新中国钢铁的摇篮啊!能在大三线的建设中见到鞍钢来的女同志,这更应该值得自豪!"

  年轻的医生说:"我是湖南人,医学院毕业后就主动报名要求来三线参加攀钢建设。"

  彭德怀听后高兴地说:"哦,湘妹伢子,我们可是老乡了!"

  年轻医生问道:"首长是……"

  彭德怀说:"我是湖南湘潭人,算不算老乡?"

  年轻医生高兴地说:"还真是老乡哩!"

  彭德怀说:"能有你这位老乡参加大三线攀钢的建设,我这个老乡也高兴呀!你还年轻,要多多锻炼,生活习惯吗?"

  年轻医生答道:"就是天气比湖南热,别的都习惯。"

  "那就好,那就好。"彭德怀站起来,与两位医生一一握手,一再地对她们说,"辛苦了,辛苦了。"

  两位医生将彭德怀送到席棚门口,见前面的公路上停着三辆小汽车,就悄悄地问特区陪同的同志:"这位首长是冶金部来的领导吧?"

  特区陪同的同志笑着,没有回答。

  几年之后,当两位医生得知来到她们这间席棚医务室的那位"冶金部来的领导",就是为着民族解放事业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彭德怀元帅时,感到十分激动,逢人便讲述起这段难忘的会见。

  青年工人说:"我年龄没你大,参加三线建设却是一名老兵了。从19岁高中毕业起,就被招到这里来砍伐树木,接着又修路,现在是采矿。苦我不怕,累也不怕,可这里整天都吃的是些什么呀,不是'尼龙丝'就是'塑料布',再有就是'美国手榴弹',造成工人营养不良,干活也没有力气!"

  彭德怀惊奇地问:"那尼龙丝和塑料布怎么能吃?还有那美国手榴弹,是怎么回事儿?"

  彭德怀爱兵如子,爱民如父,这是有口皆碑的。

  让我们暂时将历史的镜头切回到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

  1951年2月20日,一辆军用吉普车驶出朝鲜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冒着敌机的炸弹向前飞驰。彭德怀带两名参谋和两名警卫员坐在车上,心急如焚。

  2月21日,军用吉普车驶过鸭绿江大桥,进入安东(丹东),立刻直奔机场,几个人乘上停在这里的专机,直向北京飞去。

  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进入朝鲜作战,到1951年元旦,已经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上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消灭了数以万计的敌人,并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冲过"三八线",一举攻占了汉城,接着又继续推进到了"三七"线。有人建议一鼓作气,将美军赶出朝鲜半岛,可是彭德怀却下令志愿军停止前进。

  彭德怀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命令?

  原来由于长期作战,军队伤亡很大,后方物资供应跟不上,以至于许多战士营养不良,体力下降,还得了夜盲症。为了珍惜战士的生命,他下达了这个命令,并决定亲自回国说明情况。

  2月21日中午,彭德怀乘坐的专机到达北京,他便乘车直奔中南海。

  毛泽东此时不在中南海,而在西郊玉泉山的静明园,随行人员劝他吃了午饭再去。

  彭德怀批评道:"战士们在前线趴冰卧雪,我哪里还有心思吃饭!"说着,将手一挥,让司机将车直开静明园。

  毛泽东正午睡。彭德怀也知道毛泽东有睡午觉的习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时劝彭德怀,吃了午饭,等毛泽东睡醒了再去。

  彭德怀面色严肃,大声说:"我有急事要向毛主席汇报!"他不顾警卫的拦阻,推门而进。

  毛泽东被彭德怀叫醒后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到床前来提意见。"

  毛泽东得知他还没吃午饭,说:"你必须先吃饭,你若不吃饭,我就不听汇报。"彭德怀只好到食堂匆匆吃了几口。

  彭德怀抓过一把椅子坐下来,开门见山地向毛泽东提出了加快前线给养和武器补充的问题。他说:"我冒着死从美国飞机翅膀下赶回北京,就是想尽快改善志愿军的给养和武器的供给。国内有同志对朝鲜前线不了解,由于我们自己在后勤方面的一些原因,每天都有战士在冰雪中死亡。人民把自己优秀的儿女交给我们,我们不能这样对待他们,如不尽快改善,将要影响到整个朝鲜战争的胜败。现在志愿军有三件后勤任务必须马上解决:一是补充兵源。由于经过三次大的战役,志愿军伤亡很大,又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战斗力正在削弱。二是粮食弹药供应不足。志愿军越过'三八'线作战后,整天在冰雪地里一把炒面一把雪,没有充足的粮食,吃不到新鲜蔬菜,营养严重不良,很多战士都得了夜盲症,夜间无法作战。三是制空权必须请苏联出面帮助。志愿军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高炮,加之美军飞机狂轰滥炸,后方供给线已几乎被切断,如不保证后方运输,不马上供给前线的给养,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朝鲜战争也无法取得胜利!"

  毛泽东立即通知周恩来,让他火速召开解决志愿军供给任务的会议,尽快解决彭德怀提出的几个问题。

  会议在居仁堂召开--这是清朝孝钦皇后和民国初期袁世凯当皇帝时居住的地方,一向不准"大声喧哗"。彭德怀汇报了朝鲜战场上的情况之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参加会议的人员各自谈了自己的困难,一时未能达成协议。

  彭德怀心急如火,坐立不安,听着听着,便猛地一下站了起来,将桌子一拍,大声地说:"你们这边困难,那边困难,好像就只有你们才爱国。难道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猪,他们难道就不如你们爱国?你们到前线去看一看,我们的战士们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他们也是父母所生啊!要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到朝鲜战场上去干什么?第一线志愿军官兵的艰苦程度,现在已远远地超过了当年我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方供应没有保障,吃的、穿的、弹药、武器,经常是在途中就被敌机炸毁了。没有飞机掩护,高射炮又少,敌人的飞机整天在我们头上拉炸弹,战士们除了被炸死、炸伤的以外,因缺吃少穿冻死的、饿死的不知其数,他们为谁流血?为谁牺牲?他们大都是刚刚离开母亲的娃娃呀!你们国内再困难,难道能有我们前线的战士困难?为了我们战士的生命,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你们在国内难道就不能克服一下?"

  彭德怀一发火,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在彭德怀离开北京回到朝鲜前线时,斯大林已复电毛泽东,同意派两个驱逐机师即第151师和第324师在别洛夫将军的指挥下,进入朝鲜境内作战。同时令"炮司"调5个"炮师"去朝鲜,增订的6000辆汽车也可在下半年交给志愿军。祖国后方的生活物资也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源源不断地运往朝鲜前线。不久在志愿军战士的饭碗里,每顿都增加了一些祖国运去的虾米,以防止战士们再得夜盲症。

  彭德怀在三线建设中仍然关心着职工的生活,他来到与矿山指挥部紧临的工人宿舍。

  第一批走进攀枝花的创业者是在十分秘密的情况下来到这里的,当时通知不准带家属,清一色的男子汉。因此,由他们动手盖起来的席棚也都是一个模样,靠着山坡的平地上,上面盖着油毛毡,下面围着一色的黄竹席,门是一样的规格,窗是一样的模式。难怪后来孩子们进来了,出了家门就找不到自己的家,只好对着一排排相似的席棚高声喊着爸爸妈妈的名字。

  席棚子里的工人都上矿山干活去了,只留下一名因胳膊负伤的工人在旁边的食堂里帮厨。

  席棚子里的光线有些暗,四张木床相对并排着,木床十分简陋,都是用山上的圆木做成的。创业初期,白天工人们用这些木杠上山抬石头、修公路,晚上回来后将木杠往床上一放,铺上被子,人就倒在上面呼呼大睡。因此当时有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创业的艰辛:"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

  在木床的旁边各自放着一只用杉木做成的箱子,那就是这些三线建设工人的全部财产。

  彭德怀走进去,见那位工伤的工人一只手缠着纱布,另一只手正在一只盆子里捞着用凉水泡好的粉丝。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