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部立刻从7个地方的电力部门抽调了20多名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开着2辆超长型的大型卡车,尾随5辆装载枕木和起重工具的卡车,沿着崎岖狭窄的滇西公路,在崇山峻岭中日夜兼程,越过了上千个急弯陡坡,闯过了被山区的司机们叫做鬼门关的马鞍山、老虎嘴、江底河三大险关,跨过了80多座桥梁,行程580多公里,历时23天,首创了在中国山区千里运大件的奇迹,完好无损地将所有设备运到了这里。
设备是千辛万苦地运来了,可是要在这陡峭的山坡上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发电厂,仍然是一个难题。501电厂的负责同志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前面的金沙江和后面高峻的山岭。
彭德怀追问道:"你们怎么办,怎么解决的这个难题?"
501电厂的负责同志见彭德怀对在山区建大型电厂特别感兴趣,就接着汇报:"这个地方面临金沙江,背靠大山,地面狭窄,整个面积只有7000平方米,而且都是坚硬如铁的岩石。要在这么一个窄小的地方摆下一座6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怎么办呢?钢铁厂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会战的炮声终日不断,三线建设不能等,不能靠,不能有外国人参加,全都得靠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于是,设计人员深入现场,从实际出发,顺山而建,将平坡式电厂改为阶梯式,将室外式升压站改为室内半敞开的大厅式,其他辅助设施也见缝插针,分层错列,这样就将这座大型电厂建在了只有2.74公顷的坡地上,相当于同类电厂占地面积的一半。根据设计,上海火电工程处派来了安装工人,这片荒原上,第一座电厂很快就建设起来了,它为整个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打响了第一炮。"
"好!"彭德怀高兴地站起来,对在场的同志说,"听了你们的汇报我很受教育,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中国人民!你们这个攀枝花建设的先行官当得好,到现场解决设计的困难,一是快,二是相互少了许多扯皮,回去后,我要向三线建委的同志们汇报,让大家都来学习你们的经验。
彭德怀的话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电厂的同志说:"彭主任,我们这里还有一座更加神奇的电厂呢!"
彭德怀问:"怎么个神奇法?"
技术人员见彭德怀问得细致,就将烟囱改道,从山中涵洞在远山排烟的情况作了汇报。彭德怀听后连连点头,夸奖技术人员想得周全,考虑细致,并说:"三线建设就是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的,只有平时考虑周全了,把我们的战略基地建设好了,战时才能少流血。"
说着,彭德怀用手指着两边的山峰,风趣地说:"当你们将这座电厂修好以后一定要通知我。要是真的发生了战争,你们在这两个山头上派一个排的兵力,各架一挺机关枪,任何敌人都休想进来!"
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山洞,未来的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工业用电,将从这座山洞里输往整个工业区。
彭德怀现在就站在这个山洞洞口的外面。
1965年冬天,随着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逐渐进入高潮,501电厂的电力已不能完全满足整个建设的需要。同时,为了应付未来的、不可预测的战争,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攀枝花再建一座战备电站。对这座电站的要求是依山、靠水、隐蔽,并将这项工程交给了国家建委土石方公司。
作为三线建委分管电力的副主任,彭德怀对这里的地形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询问。连电站所在的地名、位置、土石结构以及建成后的规模、隐蔽的情况以及设计和施工中所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仔细的询问。
彭德怀将这一切都认真地记了下来。他说:"毛主席批示过,三线建设需要依山傍水扎大营,这个地下电厂的建设从地形和战略意义上,是完全服合毛主席指示的,因此要加快步伐建设。"
新建的地下电厂在距离市区略15公里的新庄,后来便将这座电厂叫做503电厂,也叫新庄电厂。它隔着金沙江,面对着即将兴建的攀枝花钢厂,位置在万山丛中的河谷地带。面朝着金沙江,背靠着重峦叠障的群山,不走进这里无论是从陆地上或是飞机上,都无法知道这里隐藏着一座10万千瓦的电厂。为了保密,专门从这里修了一条支线公路,连接着攀枝花到云南的公路主干线,而要进入这座电厂,则非得走此独条公路干线不可。
彭德怀向负责此项工程的电力指挥部技术人员问道:"这是一座火力发电厂。那么它的烟囱建在什么地方?否则,这一冒烟,目标不就全暴露了吗?"
技术人员见彭德怀问得细致,就将烟囱改道,从山中涵洞在远山排烟的情况作了汇报。彭德怀听后连连点头,夸奖技术人员想得周全,考虑细致,并说:"三线建设就是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的,只有平时考虑周全了,把我们的战略基地建设好了,战时才能少流血。"
说着,彭德怀用手指着两边的山峰,风趣地说:"当你们将这座电厂修好以后一定要通知我。要是真的发生了战争,你们在这两个山头上派一个排的兵力,各架一挺机关枪,任何敌人都休想进来!"
彭德怀的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从新庄电厂回来的路上,彭德怀看到山崖上到处都写满了毛主席语录和各种大标语。其中有一幅标语,有数十米高,几十个工人提着桶正在刷油漆。
这幅标语是毛主席对三线建设的指示:"三线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
彭德怀问道:"这么大一幅标语,得花多少人工?"
陪同人员答道:"大概三十多个工人,要干半个月。"
彭德怀说:"必要的宣传鼓动工作是需要的,但用得了如此'大动干戈'吗?现在电厂建设人手正紧,人力物力都得往这上面用。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就为一条标语,这不是浪费吗?要是让这三十多个工人去抢修公路,半个月下来也许能修几十米了。"
陪同人员解释说:"这是为了鼓士气,也提醒大家注意工程质量。"
彭德怀摇摇头:"鼓士气难道就靠这么一条巨幅标语?标语搞小一点就不行?我看这是形式主义,要不得。这样大一条标语,连飞机上都能看见了,三线建设还保什么密呀!你们看,是不是多做一点实事,少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把那三十多个工人都撤下来,编成一个施工小队去干点别的事情。这就像打仗一样,前线敌人都快攻上阵地了,你还将人都安排在后方写标语,这仗怎么能打胜!"
陪同人员听了彭德怀一番话,觉得很对:"好好,我们马上照彭主任说的去办。"
彭德怀纠正说:"不是照我说的办,而是照我们共产党的一贯作风办。"
新庄电厂的修建是一场攻坚战,国家建委土石方公司调动了全国的精兵强将,汇集在这片荒凉的崇山中,开山放炮,挖石凿洞,在机械设备一时无法全部运到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历时四年从大山的肚子里挖出土石方36万立方米,在一座大山的"心脏"里开出了一个22419平方米的洞室,安装了两台5000千瓦的高温高压双水内冷发电机组,完成了举国罕见的地下电厂工程。由于在建设中一再地强调了彭德怀"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的指示,采用了我国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这座电厂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耗煤量少、通风防湿等方面的许多优点,当攀枝花的建设不再保密,开始向全国人民展现其建设成就时,这座地下电厂便成了这座现代化钢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人说,那满山遍野灿烂的灯火,就是彭德怀留在这里的笑容!
李非平答道:"谁知道呢,不过这件事立刻引起了我们的警觉。三线建设的战略基地就是要保密呀,还是另取一个地名吧。当时我们总指挥部先遣队把会理焦炭转运站的几间破房子作为落脚点,这里面朝大江,紧靠着金沙江畔的一个渡口,因此大家都把这个地方叫做渡口,渡口渡口,到处都有,缺少地域特色,也便于三线钢铁厂的对外保密。"
彭德怀听后哈哈地笑了起来:"渡口这个名字改得真妙!"
攀枝花特区党委和建设总指挥部在金沙江的南岸,而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厂址却选在一江之隔的北岸,南岸属于云南省华坪县管辖,北岸属于四川省盐边县管辖,为了保证攀枝花三线建设,1965年国务院决定将云南省华坪、永仁和四川省的盐边、会理等县的一部分地区划归攀枝花特区管辖,人、财、物均实行统一指挥。
金沙江上唯一的一座铁索桥主要是用于行驶汽车,三线建设大军则只能靠木船或几只简陋的机动船摆渡。
彭德怀站在江边,看着一队队建设大军高举红旗,扛着毛主席语录牌,背着背包云集在江边待渡,高唱毛主席语录歌的歌声,在江边上回响。这不觉使他想起了当年红军强渡金沙江的艰难岁月,感慨地说:"只要有一支敢打敢拼的钢铁队伍,什么金沙江、大渡河都能过去,攀枝花这个战略后方,我相信一定能建设好!"
彭德怀看得兴起,就对李非平提出:"让司机把车从铁桥上开过去,我们一同乘渡船再渡一次金沙江。"
李非平怎敢让一位年近七旬的共和国元帅,乘一只颠簸的小木船过江呢!就连忙劝道:"彭总,你看那金沙江水多急呀,要是你出了危险,我可无法向党中央毛主席交待。"
彭德怀说:"当年红军渡江时我能坐这木船,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坐?回想回想过去,回想回想我们那么拼死拼活地在枪林弹雨中冲杀,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是很有好处的。"
可是,没有一个人表态支持。
彭德怀见说服不了大家,就说:"到了特区,我当然还是得听你们党委同志的意见,我不光是三线建委的一名副主任,更重要的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过我有一个建议,请你们考虑,不能坐木船,那么我们能不能坐轮渡的汽船,这样比较安全。"
李非平认为彭德怀这个意见可以接受。一来比较安全,二来也可以满足这位元帅的愿望。于是就同意用一艘较大的渡轮,将三辆汽车一同运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