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为了大后方三线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彭德怀再次经过作为那段历史见证的会理旧战场,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啊!
1966年3月30日傍晚。
一辆军用吉姆车顺着盘山公路,开到了会理城外的山峰。
车上坐着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他宽额厚唇,浓眉善目,不时取下头上的帽子,贪婪地看着外面层峦起伏的大山。
这是彭德怀自庐山会议被罢官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山",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此车为彭德怀元帅乘用的专车。1952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访问苏联,斯大林将该车作为礼物予以赠送。该车由苏联高尔基汽车厂制造。彭德怀元帅参加三线建设来到四川,这辆车也跟随一起来到成都。后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辆吉姆车没有运回去而是留在了成都,成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彭德怀向车窗外望去,只见太阳将万束金线洒满了浩瀚的群山,苍松滴翠,山花正艳,几位披着察尔瓦(一种披毡)的彝族牧羊老人,正赶着羊群从山脊上缓缓走来。山下的会理县城,沐浴在金色的霞光里,是那样的温馨、祥和。
彭德怀用手指着山下的会理县城,对司机赵凤池问道:"小赵,你看会理这地方怎么样?"
赵凤池笑道:"彭总,会理是个好地方哟!"
彭德怀笑着说:"你们当司机的人都很有眼力。会理的确是个好地方,山也清,水也秀,长出的石榴大如斗。"
赵凤池笑道:"彭总,哪来那么大的石榴?"
彭德怀十分认真地说:"你没见过吧!当年我率领红军在会理城外与川军作战,当地老乡曾摘下自家树上的大石榴慰劳我们,我可是吃过的,还付了两块银元哩!"
赵凤池:"彭总,你的记忆真好,这么多年都还记得那么清楚。"
彭德怀:"小赵啊,不是我的记忆好,而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对我们的好处,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说完,彭德怀将头伸出车窗,深情地看着外面巍峨的大山。
这时,吉姆车开到了离城不远的一大座山下面,彭德怀突然叫司机:"停车,快停车!"
汽车停了下来。
彭德怀走下车来,环视了一下四周,神色严肃地站在夕阳下。这里就是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彭德怀带领红军攻城时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此时此刻,这位被罢官后复出的元帅紧咬着厚厚的嘴唇,他在想一些什么呢?
是的,会理这个地方与彭德怀的一生有着太多的联系。也许他回想着在这里指挥的那场战斗,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想起了当地老乡对红军的支持。也许他想到了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一再提到的,那件发生在会理的事情……
那是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与蒋介石指挥的"国军"展开了一场迂回周旋,四渡赤水,强渡乌江,佯攻贵阳,直逼昆明……
但是,有很多人对毛泽东的这种军事行动不理解,出现了牢骚和埋怨情绪,认为这样整天在穷山恶水间转来转去,不被敌人打垮,自己也得拖垮。作为红一军团长的林彪,于是给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要毛泽东离开直接的军事指挥,而由彭德怀来指挥红军作战,队伍继续北上。
为了统一纠正上述有关战略战术等方面的思想,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的铁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理这座古老的小城,在四川的西南端,是川康边界的重镇。有内外两座城墙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防守严密,易守难攻。
作为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此时正指挥红军猛烈攻城。突然接到通知,让他与政委杨尚昆一同迅速赶往城外山坡洼地的一个铁厂去参加中央会议。
战争打得正激烈,作为指挥员怎么能离开?
彭德怀对送通知的人说道:"杨尚昆正在发高烧,连路都走不动了,我也要指挥战斗,请个假吧!"
来人坚持要按中央通知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