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使、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参加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伊•勃列日涅夫的葬礼。行前,黄华特使对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如下: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伊•勃列日涅夫不幸于11月10日逝世。勃列日涅夫主席是苏联卓越的国务活动家,长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工作。他的逝世,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代表我国领导人以及我本人,对勃列日涅夫主席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和勃列日涅夫主席的家属致以衷心的慰问。
中苏两国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国家,并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中苏两国人民具有传统的深厚的友谊。中苏两国的和平友好,不仅完全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完全符合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利益。两国的关系在50年代初期是良好的;从50年代后期起,两国关系逐渐恶化;到60年代后期以后,这种恶化达到了严重的地步。勃列日涅夫主席在逝世前不久,曾在多次讲话中表示将致力于改善中苏关系。他的这些讲话反映了广大苏联人民要求改善两国关系的迫切愿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勃列日涅夫主席的这些讲话表示赞赏。中国人民一向十分珍视同苏联人民的传统友谊,希望两国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友好相处。中国人民诚心诚意地希望两国关系能够排除障碍,得到真实的改善,并逐步恢复正常化。在这悼念勃列日涅夫主席的时候,我们希望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和苏联党政当局作出新的努力,促使中苏关系得到逐步改善。中国人民真诚地祝愿苏联的建设事业日益发展,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继续改善,苏联多民族国家的团结更加巩固。
谈话有两处突破了原来请示报告所定的表态范围。一是关于对勃列日涅夫的评价。谈话提到勃列日涅夫是“苏联的卓越领导人”,“他的逝世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加重了对他正面评价的分量,同时指出中苏关系“到60年代后期,恶化到严重地步”,该时期是勃列日涅夫掌权的时期,这实际上是作了委婉的批评。二是关于两国关系。原定方针是不主动谈分歧,不直接提消除障碍的问题。而谈话则明确说道“双方要共同努力,消除两国关系中的障碍”。
特急电报除了要我根据谈话精神表态外,还有两处对原定方针作了重要改动和补充。首先,原定方针没有要同苏方进行正式会谈,特急电则指示我以外长身份主动要求拜会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同他进行坦率的对话,要利用这次出席葬礼之机,举行一次两国外长的政治会谈。其次,特急电报还指示我在会见苏共新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时,除原定表态内容,要加上“希望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和苏联的领导作出新的努力,促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这实际上表达了中方寄希望于苏联新领导人的意思。
11月14日,苏副外长伊利切夫在机场迎接我时,特别介绍说:15日上午9时将在红场上举行大型葬礼,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和共产党代表团安排站在红场列宁墓左侧观礼台上,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安排在右侧观礼台上,他问中国代表团愿站在哪个观礼台上。我答复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苏方是主人,客随主便。伊利切夫听后,表示苏方会对中国代表团作出最好的安排。
事实确是如此。苏方不但对我们代表团参加葬礼作了很好的安排,而且对我们的所有活动都作了很好安排,使我们受到周到的照顾和礼遇。抵离机场时,我代表团车队有摩托车队开道。苏方媒体对我们的活动都以比任何其他国家的代表团更显著、更突出的位置予以报道。在所有的仪式和活动中,都把我们安排在社会主义国家队列较前的位置;在红场的追悼大会上,所有其他国家代表团都是只让一位成员上观礼台,而让中国代表团的四位成员都上了观礼台;各国代表团仅由苏方一名翻译陪同,而我团则由伊利切夫副外长全程陪同。葬礼结束后,苏方安排苏联新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礼节性接见各国代表团团长,以示答谢。因前来参加葬礼的代表团数量太多,时间又有限,因此安德罗波夫接见各代表团团长的时间很短,唯独接见我的时间较长。
苏方对中国代表团这种特殊礼遇和照顾,有些少不了是表面文章,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苏方对中国和对中苏关系的格外重视和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心态。
11月14日晚7时,中国代表团去到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圆柱大厅内举行的勃列日涅夫的遗体告别仪式。勃列日涅夫的遗体周围布满了鲜花和花圈,大厅内十多盏大型水晶吊灯被黑纱蒙罩,烛光微弱,气氛肃穆悲哀。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政要包括美国副总统布什前来吊唁,各国代表排队依次向遗体志哀。按苏联礼宾官的安排,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们站在长队的前部。中国代表团排在前几名,我团赠的花圈最大,被放在显著位置。在排队向前行进时,我忽然听见后面不远处一位来宾大声说:“我是匈牙利的卡德尔,我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同志。”我马上转身举手向这位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人致意。因为排队的人很多,又很密集,当时未能与他握手。我和杨守正大使等五人在勃列日涅夫遗体前约五米的地方鞠躬志哀。
11月15日上午9时,我们到红场出席有十万群众参加的葬礼活动。莫斯科当时的天气虽然晴朗,但非常寒冷,气温约在-14℃。我穿着皮大衣、皮帽、皮靴,没有感到冷,可是许多与会者冷得直打颤。我们听从主人的安排,在列宁墓观礼台的第一级台阶左侧站立,周围是社会主义和个别亚非国家代表,右侧主要是西方和亚、非、拉各国代表。安德罗波夫和苏联共产党政治局成员和勃列日涅夫夫人站在我们后上方的列宁墓中央观礼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