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原来那种单一公有制经济下所提倡的“按劳分配”、“大公无私”、“集体主义”、“先人后己”等道德风尚受到了来自市场竞争、要素分配、收入差距扩大,以及大陆与港、澳、台、国外等生活水平的差距的冲击,形成了新形势下道德风尚的迷茫和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在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举措。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列入今后一个长时期内需要抓紧的四件工作之一。大会报告也提出:我们党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
为了贯彻十二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198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一号文件,1月20日发出的《关于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都要求力争三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广大农民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敢于劳动致富,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基层干部和党员经过整风学习,面貌一新;党风、社会风气实现根本好转。同年1月7日至22日,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7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出《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
1985年9月,陈云在中纪委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物质文明建设,又不可能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也不可能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然后再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大家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应当看到,现在确有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而且相当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党委和党员干部,对此没有警惕。例如,一说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有些党政军机关、党政军干部和干部子女,就蜂拥经商。仅据十几个省市的调查,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一下子就办起了两万多个这样那样的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同一些违法分子、不法外商互相勾结,互相利用。钻改革的空子,买空卖空,倒买倒卖,行贿受贿,走私贩私,弄虚作假,敲诈勒索,逃避关税,制造和销售假药、假酒,谋财害命,以至贩卖、放映淫秽下流录象,引诱妇女卖淫等等丑事坏事,都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正在严重地腐蚀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但是,陈云担心的这种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流于过度追求金钱和享受,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并没有被遏止住。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比较具体和可供操作了。
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度的扩大,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和突出问题是“党风”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建设问题。
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制定跨世纪的发展部署时,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在县以上的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1998年6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部署:在今明两年,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三讲”教育。同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对开展“三讲”教育作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到2000年9月底,历时两年的“三讲”教育基本告一段落,开始进入深入整改阶段。从1998年到2000年底,全党共有70万领导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
“三讲”教育刚基本结束,从2000年底开始,中共中央又在全党开展了“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应该始终做到: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的学习和教育活动。200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到2002年11月,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会后,全党开展了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2004年,中共中央又部署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起,这项活动将重心转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通知》,对此作了具体部署。2006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四个文件,即:《关于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和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
总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领导着13亿人口的大党,是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匮乏)、经济落后(大量人口滞留在农业和农村)条件下进行工业化和社会转型的,改革开放的28年来,在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文化、道德的剧变,面临着原来行之有效的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规范如何转变发展以适应和满足执政要求的严峻挑战。28年来,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历届党的领导集体都为此作了艰辛探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需要长期努力的大问题,腐败吞噬发展成果、引发社会动荡的古今中外教训很多,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