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 历次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
探索国史编撰体例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发布时间: 2009-08-28    作者:杨文利    来源:国史网 2009-08-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是当代中国研究所2002年启动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起,分年设卷,详细而全面地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领域的重要史事,是一部在体裁整合、框架设计和指导思想上不囿陈规、力求创新的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时期重大史事的多卷本工具书。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0年卷》(以下简称《1950年卷》)是它的第二卷,起止时间为1950111231。《1950年卷》一改以往同类书籍文山会海充斥的旧貌,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再现了共和国生动、鲜活、具体的形象,在探索国史书编撰体例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50年卷》在纲文排列上严谨而科学。排列大事,看似简单,实际反映编者的学识与水平。以往的体例一律将大事简单地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外交四大板块依次排列,而在政治类中,又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的活动决定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作为国家编年史,应将国家外交和国际有关的重大事件放在首位。《1950年卷》在这方面有所改进,根据每日、每月或每一阶段发生的大事,将外交和对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事件排列于重要位置,编次较为合理。

  除此之外,《1950年卷》还特别注重近现代世界大势与中国的互动,反映出编者治史的博大视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作为官修大型国家编年史,应放眼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自清代以来,与世界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当代,国际上一些突发的大事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国内政治斗争的重大变化。总之,将某年、某阶段、某天所发生的纲文做科学的排比,把国家重要外交活动和对中国有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置于首位,不仅可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的深度与广度,也可突出国史特点。

  另外,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中出现的人名的注释,《1950年卷》也做了有益的尝试。纲文作为标题力求简练。但一般来说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职务均较多,造成人名前一连串职务,不仅句子过长,而且显得累赘、繁琐。《1950年卷》在处理此项问题时的方法为以后其他卷次的编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在纲文出现人物的情况下,按其职务大小区分:省、部、大军区以下者,职务放在姓名前,如:[纲文]副外长章汉夫对日本保证与国民党集团缔结和约发表声明。省、部、大军区以上职务者,一律加注释说明职务,且只注其在此一场合的身份,如:[纲文]郭沫若发表声明抗议侵朝美军撒布细菌的罪行,注释为:郭沫若,时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主席。除了人名注,《1950年卷》还有二种注释,一种为考证注,是对在一件事情上的若干说法以及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据以说明该卷采用何种说法和为什么采取这种说法;另一种是背景注,系对于不宜在目文中一一介绍的远期背景,而又有必要向读者说明起因的加注,使读者获取更加完整的信息。这些不仅体现了编者所下的工夫,更主要的还是增加了该书的学术含量。还有一点,对于资料的援引,《1950年卷》也做到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公布的有关档案和传记、年谱、日记等史料。比如当时刚刚出版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以及《北京市重要文件选编》等,同时编者还发掘了极具史料价值如今已经相当鲜见的建国初年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选的《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编辑的《中央财经政策法令汇编》等,这些无疑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该书的内容。

  《1950年卷》除了做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类别齐全外,还力图使每一类的线索更加清晰。例如国界与行政区划的变动、地理和天象的变化、人口的变动等。

  《1950年卷》的编写,突出重大事件,注意保持重大事件的完整性。即逐日逐月地记录每件事的细节,按年串起来就构成事件的基本脉络。这些事件主要有:毛泽东访问苏联及《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和三大战役;国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各民主党派大事;新区土地改革;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党和各级政府帮助工商业克服经营困难;各地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军队大规模开荒生产;全社会救助失业工人等等;并特别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公布的有关档案和传记、年谱、日记等史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