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图书评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直面“文化大革命”
发布时间: 2011-01-19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1-01-19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0年7月份,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而不是由有关部门来召开这样的会议,足见中央进一步把党史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此后出版,自然格外受到人们关注。

  《党史》二卷写的是党在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的历史,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29年的历史,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这是一段极其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历史,写好它十分不易。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对党史研究和宣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就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也就是说:一定要着眼全局,抓住要领,分清主次,全面分析,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实事求是”。学术研究和创新也决不能离开这个前提。

  新中国最初29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着手建设一个新社会和新国家。党在这个时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历史从来是复杂的,在充满矛盾中行进。抓住了这个主题和主线,人们对原来看起来头绪纷繁的事情就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做到一目了然,对这个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曲折也能作出中肯而恰当的分析;要是看不清或者离开了这个主题和主线,就会失去中心,只看到一个个孤立事件的堆积,或者仿佛列举了一些事实,实际上却得出以偏概全的完全错误的结论来。

  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历过这段历史全过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人今天只能靠阅读书籍和报刊中的记载来了解这段历史。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一些书刊似乎只津津乐道这段历史中的消极方面,仿佛那些年只充满一片黑暗,而对当年举国上下热气腾腾地建设新社会和新国家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却抱着奇怪的冷漠态度,以为那都是“老一套”,不值得再多说。有的人还把一些道听途说乃至任意编造的“故事”当作信史,加以渲染。它留给人一种印象:共产党在这段时期内所做的,无非只是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整了一批人又整了一批人,别的就没有做什么好事。这种误导积以时日可能造成的恶果,从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中已可以看到不少惊心动魄的事例,值得深思。还有一些作者出于好心,要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绩,常常拿改革开放以前物质条件的贫穷作为反衬,有点像“忆苦思甜”的样子。但它“忆”的是新中国早年的“苦”,看不到像老舍《龙须沟》等作品中描写的新中国的“甜”。这种对比方法抛开当时的历史条件,不作具体分析,很难说是科学的态度。有如一个原来贫困的家庭节衣缩食、艰苦奋斗,终于逐步富裕起来,子弟们能不能因为今天的富足而嘲笑父兄当年的“寒酸相”?那能说是“实事求是”吗?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批评“党史领域在学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郑重地指出“近年来,社会上存在一些偏离党史主题和主线的问题”,可能也包括前面所说那些现象在内。

    1. 曲青山: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
    2. 一部重要的党史著作——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3.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正式出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