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参考消息》 >> 悄悄开始的转变
中国:这是美国的最新事物
发布时间: 2009-06-15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 1972-0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美《纽约时报》216刊登弗兰克·秦(美籍华人,三十一岁)写的一篇报道,题目是《中国:这是美国的最新事物》,摘要如下:

  美国对中国的兴趣,由于彼此隔绝、猜疑和憎恨中断了二十余年,现在随着美中关系引人注目的转变而突然高涨。对中国感兴趣遍及所有中国的事物,包括各种活动,从时装到饮食,从旅行到贸易,从科学到教育。  

  在许多学校里,参加中国问题课程的人引人注目的增多,在许多情况下是增加了一倍。许多大学和学院安排了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会和座谈会。

  中国电影受欢迎  

  对于有关中国的电影产生了异乎寻常的需求。全国电影发行商如麦格劳——希尔公司和时代——生活公司说,他们最受欢迎的中国影片在好几个星期之前就预订出去了。  

  同中国交流文化和教育的愿望是很大的。对一百六十五所大学进行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校主张同中国人制订交流的计划。  

  访问归来的人谈起中国的治疗办法和保健工作使得许多医生激动起来。医学杂志尽是有关中国医学的文章。 

  向美国企业家提供有关中国经济情况的新的市场介绍活动已经开始,5月份将在波士顿举办中国商品展览会。  

  书刊出版商加紧满足新的需求,杂志上满是有关中国的文章。  

  在时装方面,美国的服装设计人员和顾客都在忙于设法获得来自中国的或者有东方色彩的衣服。  

  密执安大学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亚历山大·埃克斯坦说: “有一种奇怪的神秘感,我感到吃惊,我个人很长时期来——至少五年以来——认为政府对公众反对同中国恢复关系的情绪作了过度的估计。但是我从未料到乒乓球会引起它所引起的那种反应。那种好奇、善意和同情达到了难以相信的程度。”  

  对中国的兴趣增加,在学校里也产生了影响,这是可以预料到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一个教育界组织)的工作人员德凯杰律说,去年秋天到全国十二所大专学校转了一下,他发现参加中国问题课程的人大量增加。 

  学中国语文的学生人数增加了。

  语文课班次增多

  在新设的社会研究学院负责外语系的唐娜·斯书因谈到了同样的变化。她说: “过去,上中文课的人太少了,我们通常不开这门课。现在登记上这门课的人这么多,我们不知道对他们该怎么办。我们在训练新的讲师。看来我们的教职员有一半人希望学中文。”   斯韦因小姐说,新来的学生“和乒乓球事件前的学生不同,他们对学古文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中国”。  

  很多大学除了召开中国问题座谈会和会议之外,还举办像中国之夜或中国周这样的活动。  

  由于同中国有新的接触而受影响很深的—个方面是医学界。例如,布朗克斯的蒙蒂菲奥里医院社会医疗部主任维克托·赛德尔说,美国的医疗制度必然会发生重大的改革。赛德尔最近访问过中国,他像其他回来的美国医生和科学家一样,认为可能有很多东西是美国可以向中国学习的。 

  由于美国访问者带回来的普遍是热烈的称赞,因此大家纷纷赶浪头,据一位观察家说: “科学家拼命要到中国去——即使是对中国毫无所知的人。”   华盛顿的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主任约翰·霍格内斯正在设法制定计划,使美国的医生不但研究中国传统的医学技术,如针灸和草药,而且研究中国现代公共卫生计划的发展。

  在贸易方面,从去年春天的乐观情绪已经变成较现实的态度。

  已经在组织一种新的市场介绍活动,使美国公司了解同中国作交易的手续。在美中贸易展览馆主持下5月底将在波士顿举行中国手工艺品和其他货物的露天展览会。

  在出版业方面、普雷格公司(它是在中国问题方面走在前头的公司)的主编默汉·亚当斯说: 1972年看起来像是兴旺的一年。”亚当斯小姐说,在几个月内普雷格公司将出版一些重要的著作,其中包括: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的《中美关系(19491971)》,威廉·惠特森的《军界人物在共产党中国的作用》和詹姆斯·哈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

  她说,现在“对于比较有争论的书有强烈的兴趣,这些书是正在涌现出来的青年学者的作品,对大陆有比较同情的态度,不只是令人厌倦地分析老的文件”。

  老的做法消亡了

  她还说, “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采用的冷战办法看来已经消亡了。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他们的一些办法,例如在医学和生态学以及应用科学方面的办法对别的地方可能也适用。”  

  其他出版商也在出版有关中国的书籍,很可能也会被当作是重要的作品,这些书包括怀金出版社出版的迪克·威尔逊写的《长征》;以及罗斯·特里尔写的《真正的中国》。   特里尔是在哈佛大学任教的一位澳大利亚人,他最近第二次访问中国归来,他在《大西洋》月刊上分两部分连载的文章已经获得普通的称赞。  

  中国的影响在时装和装潢方面最为明显,在一家进口中国服装的公司“龙夫人”公司负责销售和推销的维罗尼卡·亚普说, “人们的兴趣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买东西的人什么都要。如果我们大号缺货,他们就买中号,如果中号缺货,他们就买小号。真是难以相信。”

  “兴趣达到狂热的程度”

  就连理查德·尼克松夫人也受到中国热的影陶。 《妇女家庭杂志)2月份一期的封面上是这位总统夫人穿着中国式服装的照片。这件衣服据说是为“盛大晚会穿着的华丽的中国特色服装”,就像西方服装设计家的许多产品一样是恢复中国过去帝王时代的服饰。华丽的设计,贵重的衣料,大袖口,都是回到了北京领导人所抛弃的那个时代。  

  亚普夫人认为这种局面是“美国的设计家试图恢复帝国情调。我们是设法向美国人介绍今天真正的中国——人民的服装,工人和农民穿的服装”。她说,这种服装在大学里很流行。  

  中国风也传到了化妆品上。青少年的时装杂志《天真姑娘》1月份一期对美国姑娘怎么才能抓住“中国美的实质”提出看法。  

  开始卖中国货的百货店越来越多。布卢明代尔公司助理采购员拉里·赫布说,这家百货公司的中国产品部主要是卖柳条制品,藤条、麦秸和竹制的物品,引起了“公众很大的热情”。

  竹制的榨姜具

  他说,最受欢迎的两种物品是:手工做的竹制榨姜器、售价四美元;做成小猫样子的瓷制颈部取暖器,售价十七点五美元。他说, “人们对此感到别致。”  

  美国人对中国食物的兴趣看来一直在增加。 《纽约时报》食品新闻编辑雷蒙德·索科洛夫说,纽约四川饭馆的数目增加了。  

  他说: “许多人成了中国食物的爱好者。有一个人在学习中国烹调方面的字眼,为了能看慢中国的菜单。他一点儿也不撞中文。另一个人说他吃遍了唐人街所有的饭馆。”

  对中国食物的兴趣看来又有了新的花样。虽然大多数家庭仍然满足于带孩子到中国饭馆去,但是美国人自己在家里动手准备正式的中国式晚饭的人越来越多了。 

  电视网、电台和出版物用了许多时间和篇幅报道在美国的中国人。沃尔电台上个月用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报道庸人街的情况。  

  此外,开始出现了专门报道中国人的刊物。去年7月出了一本名叫《桥》的杂志,这本杂志申明它的宗旨是要在美籍华人和一般公众的差距之间搭桥。

  文末小按: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中国成为美国人关注的热点,毕竟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