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人民日报社论 >> 人民日报社论60
查查算算 抓紧冬灌
发布时间: 2010-05-27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5-27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查查算算 抓紧冬灌

  日期:1960.12.20

  版次:2

  专栏:社论

  查查算算 抓紧冬灌

  “瑞雪兆丰年”。近来北方一些地区下了雪,这是好事情。下了雪,还要不要实行冬灌了呢?这是一个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办什么事情都要胸中有数,都要使主观意图符合客观情况,冬灌这件事情也不例外。看到下了雪,白茫茫一片,就一股笼统地认为不再需要冬灌了,这不一定真正符合实际情况。雪的大小不同,地的底墒不同;地势不一样,积雪的厚薄也会不一样。一律不要再行冬灌,是不对的;一律都要再行冬灌,也是不对的;一律灌同样多的水,那也不对。有些公社在安排冬灌工作的时候先进行“一查四算”,就是:发动群众普查土壤含水率,算任务,算时间,算水源,算劳力。这样做是很必要的。

  据一些地区查看墒情的结果,有的地方虽然下了雪,但是雨雪较小,加以长期干旱、底墒不好,土壤含水率仍然不足。河北省这次下雪以后,仍有60%以上的麦田需要灌水。据河南省四十八个县的调查,土壤含水率在15%到20%的占耕地面积的55%,在15%以下的占18%;因之大部分土地仍然需要进行冬灌。(按: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土壤含水率一般是18%到23%)各地都有必要作一次这样的检查。除了了解全面的概况之外,还要了解每一地段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别对待。墒情最不好的越冬作物要先浇多浇;墒情一般较差的越冬作物可后浇少浇,墒情很好的地也可以不浇;有的地方麦田水分过多,还要排涝。冬闲地,特别是准备种棉花的地,在水源、劳力、动力够用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浇一次冬水,这对缓和明年春耕期间用水和劳力的紧张程度和保证及时播种大有好处。如果水源较少,也要注意适当地集中使用,不可分散力量。

  还要特别注意掌握时机。“冬至”很快就要到来,适宜冬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主要麦、棉产区,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每一天、每一小时的时间都是十分宝贵的。要采取一切措施延长冬灌时间,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可以白天浇麦地、晚间浇白地;也可以把人分成几班轮流灌溉,人停水不停,既做到劳逸结合,又提高灌溉效率。同时要随时留意,防止在太冷的时候渠道拥冰决口,或者浇水后因结冰而不能下渗,损伤麦苗。

  时间,任务,墒情,水源,土地,劳力,动力,工具,这些都是“数”;多灌,少灌,先灌,后灌,这些也都是“数”。为了抓好冬灌,我们必须作到胸中有数,不但要把每个“数”都弄准确,还要把各个“数”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对于每一个生产单位和每一片土地的这些“数”了解得最准确、最清楚的,还是各个生产单位的干部和社员群众。灌不灌?灌多少?怎样灌?这要由各个生产队生产小队和广大社员一起去决定。为了把这件工作作得更好,请县和公社的干部赶快到各个生产队和生产小队里去,同队干部和社员们一起研究研究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