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周年纪念 >> 抗美援朝周年
气壮山河的凯歌
发布时间: 2009-10-30    作者:    来源:国史网 2009-10-30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气壮山河的凯歌

作者:徐焰

日期:2001.06.29

版次:7

版名:宝贵财富

专栏:永久财富巨大动力

正文:

 

  气壮山河的凯歌

  徐焰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与敌人差距之悬殊为近现代战史上所罕见。在两年九个月的纷飞战火中,有近300万部队及数十万民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身于抗美援朝战争。

  为了动员全国军民,中共中央将国家利益与每个公民的家庭个人利益结合到一起,凝聚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响亮口号。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出兵前夕便率先要求入朝,被彭德怀司令员称为“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当时国内百姓的生活也比较艰苦,广大群众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短期便捐献出可购买3700架战斗机的资金。奔赴朝鲜的指战员虽然装备简陋,却出现了无数像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黄继光用胸膛堵碉堡枪眼的壮举,以政治优势在精神上完全压倒了被称为“铁多气少”的敌人。在这场战争中,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4万烈士长眠于东邻的土地上。

  志愿军入朝后,爱护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罗盛教那种舍身救儿童的事迹又是其中的光辉典范。1985年金日成在接见中国党政代表团时回顾那些往事,曾高度评价说:“这是全世界哪里也找不到的国际主义”。当时,朝鲜人民也踊跃支援志愿军作战,为在异国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

在战争中,志愿军内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立功运动,先后涌现出了30万英雄模范和人民功臣。从云山、清川江畔、松骨峰下、长津湖边、汉江南岸直到三八线附近的马良山、上甘岭、老秃山、金城川……到处都是令侵略者丧胆的英雄阵地;仅有五六十个飞行小时、刚会驾驶战斗机的中国年轻飞行员,就能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让那些有几千飞行小时的老牌飞贼望风而逃。

  这场战争距今虽然已有几十年,但是当年的那种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为党的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将激励新一代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努力奋斗。

(附图片)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他们一口炒面一

口雪,在冰天雪地的山头上坚守阵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