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是由于在历史进程和制度变迁中探索出符合社会进步规律和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道路,同时也是由于探索出与之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文化发展道路。正确的文化发展道路是民族文化繁荣创新的根本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觉意识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寻求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是一种文化自觉。对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越为清醒、全面和深刻,就越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分别深入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模式的发展道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道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些领域的建设发展规律要系统掌握和全面运用,哪一方面的认识缺失、滞后或失误,就会影响其他领域的规律探索和实践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国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包含着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如何在这种文化格局中既积极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又有效抵制西化思潮,同时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向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方向发展,如何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与及时有效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担负起凝聚人心、坚定信心的社会功能,更好地为民族发展进步发挥保障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如何使这几项重大改革相互借鉴、促进、配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含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如何通过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等等。文化发展道路是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发展道路,只有研究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保持生机活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长期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毛泽东带领我们党开始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我们党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要求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适应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需要,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同古代文化、西方文化的历史相因、空间并存关系,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开放原则;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性对立,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等等。由于一个时期党在工作指导方针的严重失误,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倾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探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及其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从改革开放之始就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发展道路,这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发展道路根本问题,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阐明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和谐文化作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使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文化建设实践为基础,以揭示和遵循文化建设规律为目的,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为任务的认识活动。总结这一探索过程的经验,一是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文化发展道路的先进性与现实性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文化的先进性要建立在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注重做好教育普及、公民素质等基础工程。二是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坐标,把文化发展道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是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发扬。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在封闭半封闭的条件下孤立发展,都要既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三是必须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与整体性统一起来。文化发展道路反映了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但同时又是在社会整体发展道路中运行的,文化发展道路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适应。四是必须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属性,把文化发展道路的人民性与创新性统一起来。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质。推动文化创新、文化体制改革,都要首先回答和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在保障人民文化利益实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改革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