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 2010-02-21    作者:李正华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2-21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中国当代政治史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中国当代政治史是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治领域发生的变化和进步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权力、组织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在思想层面,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阶层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阶层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在实践层面,主要包括社会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社会相对稳定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运用,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政治决策的实施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等。 

  根据中国当代政治史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可否这样认为,中国当代有关重要政治人物、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民主与法制建设史、党际关系史、国防史、公共行政管理史等,应当是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下,正确地把握和研究社会主义这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建立、健全、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准确地揭示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维护和捍卫符合中国实际、适合中国国情的最根本的、基本的各项政治制度,并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循序渐进地不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努力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深入地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有助于深化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克服和肃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爱国心;有助于人们把握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特色,认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优势,遵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当家作主的历史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有助于人们积极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做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开拓者。 

  三、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2001年开始,当代中国研究所专门设立政治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史系成立,并开始招收中国当代政治史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此,中国当代政治史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思想与生平研究分会先后成立,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即将成立,这些学术团体为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有关中国当代政治史的研究人员已遍布国内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历史学、中共党史、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专业。中国当代重要政治人物的传记、年谱、文集、文稿、日记、回忆录、口述史渐次出版,中国当代重要文献、档案不断公布,中国当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事件史等专门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当代政治史成为中国当代史的基本框架或主要内容,各种中国当代史著作多是在政治史的基本框架基础上展开的,多以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政治精英人物作为基本题材,其所依据的材料多为政治文书和官方档案,其研究多具有资政、育人、护国的功能。可以说,目前有关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已逐渐明晰,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在中国当代历史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些为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科的建立与完善、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努力方向 

  继续深化中国当代政治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是一门新学科,其研究对  象、范围、重点、难点等基本概念尚待明确,其与中国当代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等,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在研究方法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根本方法。科学地坚持这一根本方法,有利于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当代的政治现象,有利于从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探究政治发展的动因,准确揭示中国当代政治现象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因此,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中坚持这一根本方法必须毫不动摇。与此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关系,善于吸取和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便更科学地回答和解释中国当代的政治现象。 

  充分发挥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优势,不断拓展政治史的研究范围。中国传统史学是以政治史  为中心的,而中国传统的政治史,又主要是指政治制度史。钱穆更是将政治制度史等同于政治  史。他说:“若讲政治,则重要在制度,属专门史。” 从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现状看,政治制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最丰富、最突出的。因此,今后的中国当代政治史的研究,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四大基本政治制度历史的研究,正确处理好政治制度表达与政治制度实践的关系,注意影响政治制度的社会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加强政治事件、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以政治文化史为例,该研究领域至为宽广,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也十分多样,诸如语言、心态、记忆、空间、建筑、仪式、节日、身体、服饰、音乐、影像、纪念物、象征物等传统政治史的相对盲点,皆可成为政治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只有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中国当代政治史的研究才会更加丰满、更加全面,焕发出勃勃生机。 

  努力克服政治史研究中的弊端,全面推进政治史研究。从已有的政治史研究成果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对政治人物的研究上,关注少数政治精英人物的多,对普通民众的行为、观念和情感注意得不够;在对政治事件的研究上,关注重大政治事件的多,挖掘事件背后潜藏的因素,把具体的政治事件当作透视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窗口方面注意得不够;在政治制度的研究上,对政治机构设置及其沿革、制度条文规定及其演变的表层化描述的多,对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形,对影响制度形成、运作和变迁的社会历史背景关注得不够。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应当努力克服这些不足,不仅要关注政府和政治精英人物的政治管理行为,而且要研究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行为,研究中正确处理重要政治人物与普通群众的关系。不仅要注重对精英政治行为、具体的政治事件、政治制度进行表象化的描述,而且要对大众政治行为、政治事件背后的各种因素、政治制度的运作和影响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不仅要关注国家机构的设置、运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活动,立法表决的过程等,而且要探讨政治体系的活动规律及其  长程变动。

    1.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2.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3.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
    4. 多措并举推进学科建设
    5. 突出学科体系建设的战略地位
    6.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刍议
    7. 大学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科建设上
    8.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目标与向度
    9. 首届高等院校信用学科建设研讨会:
    10. 廉政学科建设要打破壁垒凝聚共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