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 历次纪念活动辑要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美术界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12-05-10    作者:    来源: 2012-05-10
  字体:(     ) 关闭窗口

   时值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美术》杂志社承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界座谈会”,于2012年2月28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议室隆重举行。本座谈会同时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写生作品展”系列采风写生创作活动的动员会和启动仪式。

    1942年,针对当时延安文艺工作者存在的思想问题,陕甘宁边区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进行讨论,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在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讲话》在我国革命文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当时促使延安文艺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也是以后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指导方向和准则,也使得中国现实主义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秘书长刘健,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建文,以及侯一民、杨力舟、杜滋龄、谢志高、杨飞云、王宏建、马书林、张晓凌、梁江、胡伟、袁武、毕建勋、张祖英、孙为民、王颖生、邵亚川、苗再新、吴为山、邹立颖、李爱国、于小冬、尚辉等著名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还有《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人民日报》美术编辑室主编邵建武,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美术家通讯》等媒体记者参加会议。

    座谈会由《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主持,冯远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重温讲话精神,促进美术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承担使命,就要秉持崇高的文化追求,在弘扬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带头作用;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在贴近群众、反映群众、服务群众上发挥带头作用;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在推进文化创新上发挥带头作用;强化精品意识,在生产更多高质量、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上发挥带头作用;坚持崇德敬业,在恪守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发挥带头作用。

    与会专家从三个方面对《讲话》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是回顾了《讲话》发表70周年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畅谈了《讲话》倡导的中国文艺方向对于今天美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三是深入探讨了深入生活和写生创作之间的关系。专家们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最高领导人首次系统的、全面的对文艺问题的论述,后来几代党的领导人对文艺的论述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还进一步阐发了《讲话》中谈到的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的源流和功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问题。老一辈美术家侯一民、杨力舟从各自的艺术实践出发,讲述了《讲话》对其人生与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侯一民说:“《讲话》中指出,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这句话指导了我一生”。他希望年青一代的美术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学习、重温《讲话》精神。杨力舟认为《讲话》所论述的文艺观点和主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关键是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去执行和发展。在谈到深入生活和写生创作之间的关系时,专家们讨论热烈,普遍认为深入表现人民生活仍然是中国美术走自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创作方向,而写生则是正确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对今天的美术创作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会议最后,举行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写生作品展”系列采风写生创作的启动仪式。吴长江书记介绍了中国美协今年将安排采风写生团到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写生,并成立了三个采风写生团:浩瀚草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采风团、大美四川——中国美术家协会采风团和首届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高研班采风团,希望改变过去流于形式、浮光掠影的写生模式,争取在人员组成、时间安排、与当地美术工作者的交流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让广大美术家真正走出画室,走到人民中去,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期人民生活的佳作,为《讲话》精神在当代再放光芒做出美术家的努力和贡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