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 权威解读
欧阳雪梅:为人民大众: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
发布时间: 2012-06-12    作者:欧阳雪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6-08
  字体:(     ) 关闭窗口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主导着文艺的价值取向。毛泽东在《讲话》中所倡导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面向工农兵”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也继承和发展了五四以来的文艺大众化的文化观,同时克服了五四以来文艺创作的西化、欧化的倾向。《讲话》认为,革命的文学艺术应该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这种与群众结合,内容表现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形式为群众所熟悉、欢迎的为人民大众的文艺观,为中国文艺创建了新观念,确立了新格局。

  从《讲话》发表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艺为人民大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文艺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文艺高扬的旗帜。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倡导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准绳,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作者系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