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 历史的回声
周扬: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1960年7月22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之一)
发布时间: 2012-05-14    作者:周扬    来源:人民日报 1960-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
  从一九五三年九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到现在,已经将近七年。从一九四九年七月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算起,已经十一年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人类整个历史行程中不过是一瞬,但是就在这个短短的期间,我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我国人民连续地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现在正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导和鼓舞下,在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个战线上创造着伟大的成绩。我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事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空前速度持续跃进,农村和城市人民公社正如旭日东升,千百万群众卷入了热火朝天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运动。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无比深刻的变化。毛泽东同志十分恰当地用“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十二个字来形容大跃进中的中国人民。我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他们的崇高理想和道德品质,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称赞。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地改变着贫弱落后的面貌,以雄伟的革命姿态,青春焕发地站立在世界上。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广大人民,胜利地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一日千里地前进。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世界人民的觉悟、团结和斗争,构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屏障。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正在进一步没落衰亡。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遭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民的反对。一位古巴革命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
  古巴人民!学会这句英文,
  为了高呼:
  滚回去,美国人!这些愤怒的诗句代表了一切被美帝国主义蹂躏的人民的呼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运动,正在风起云涌。古巴人民革命的胜利,日本人民英勇的反美爱国斗争,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抗战,刚果人民奋起反对殖民主义,南朝鲜和土耳其人民推翻卖国独裁者,大大振奋了世界的人心,破除了许多人对帝国主义的恐惧心理,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勇气。在帝国主义国家内,广大人民反对垄断资本,反对法西斯主义,争取和维护民主自由,争取社会进步的正义斗争,也正在进一步展开。包括最广泛阶层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势力、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涨的局面。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人民彻底粉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锁链的时刻已经到来。帝国主义最后从地球上消灭的日子已经不远了。社会主义的优良制度和共产主义的美妙理想,正吸引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
  文学艺术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阶级斗争的神经器官。在帝国主义国家,人们看到了一片骇人的精神崩溃、道德堕落的景象。这种景象也反映在这些国家的文艺作品中。今年五月间在法国举行的第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所展出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片,几乎无例外地是色情、淫乱和犯罪行为的混合物。连资产阶级的评论家也不能不慨叹地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厚颜无耻的一次电影节”。这正是资本主义世界腐朽没落的一个投影。垄断资本家们不但使在他们控制下产生的文学、电影和艺术作品成为腐蚀和毒害人类心灵的麻醉剂,而且还通过他们雇用的文人们制造了不少赤裸裸地鼓吹侵略战争、殖民统治和种族歧视,直接为帝国主义战争势力服务的血腥的文艺。在西德和日本,随着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复活,颂扬纳粹战犯、鼓吹“大和魂”的作品也纷纷出笼。在所谓“自由世界”,许多资产阶级作家、艺术家陷在无法摆脱的精神苦闷之中;他们中有的人把资本主义的末日看做世界的末日,因而恐惧不安,对人类前途感到绝望;有的人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徘徊歧路;有的人逐步突破了资产阶级世界观和各种偏见的藩篱,而转向人民的方面,社会主义的方面来。
  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家在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了种种的排斥和迫害;他们顽强地坚持斗争,创造了不少反映人民前进意志的优秀作品。各国许多爱好和平的作家、艺术家积极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运动。在一些卷起了民族、民主革命风暴的地方,革命的作家、艺术家站在斗争的前线,和人民共命运,真实地表达了人民要求解放的愿望。我们在这里向所有为和平、民主、民族独立和人类进步而真诚奋斗的文艺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是同那些为帝国主义、反动派服务的文艺势不两立的。同资本主义的没落、颓废的文艺相对照,我们的文艺是革命的、生气勃勃的文艺,是鼓舞劳动人民起来改造世界、进行革命斗争的文艺。这种文艺描绘了广阔的人民的世界,表现了劳动群众的伟大斗争,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兴盛,反映了共产主义新人的诞生和成长。
  以南斯拉夫铁托集团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正确原则,大肆鼓吹所谓“积极共处”,否定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对立,提倡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互相渗透和合流,千方百计地企图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来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取消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为了这个目的,修正主义者配合帝国主义的宣传机关到处推销资本主义的腐烂文化和生活方式,竭力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界、文艺界鼓励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思潮。在文艺战线上,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步力量和反动力量之间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
  革命的文艺从属于革命的政治,反动的文艺从属于反动的政治。革命的文艺家一旦离开了人民的革命事业,不管他打的是什么旗号,他就要迷失方向,走上错误的道路,走向堕落甚至走向反动。
  我国人民当前的政治任务,就是以客观上许可的、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准备好条件以便在将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同时,和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一道,和全世界一切革命的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思想战线上,我们应当更高地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旗帜,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反动思潮,以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在人民群众中彻底清除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我们的文艺应当成为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锐利武器。
  革命的文艺家应当站在人民革命斗争的前线,站在时代的前头。
  自从第一次和第二次文代大会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取得了极其重大的成就,也取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正确道路。在这次大会上,我们应当很好地总结我们的经验,阐明我们的文学艺术是怎样发展过来的;阐明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应当沿着什么方向、什么道路前进才是正确的,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文艺本身的发展;阐明在我国文艺界,无产阶级的路线和资产阶级的路线之间,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之间,是怎样进行着尖锐的斗争的。这些就是我们这次大会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我们的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自从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一直成为我国革命文艺工作者所拥护、所遵循而为之奋斗的坚定不移的方向。我们在文艺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文艺方向的胜利,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的胜利。
  在我国,工农劳动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推翻了压迫者、剥削者,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那些过去靠剥削为生的寄生阶级的人们也正在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以前的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道路,都变成了集体农民、集体手工业者了。文学艺术不为工农劳动人民及其知识分子服务,又为谁服务呢?莫非还要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去服务吗?不表现劳动人民,试问今天还有谁更值得我们去表现呢?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给文学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使作家、艺术家找到了新的主题、新的表现对象和新的服务对象。这是人类文艺发展的方向,是文学艺术的伟大革命。
  为工农兵服务,在今天就是要为千百万群众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党的总路线服务,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明天服务;就是要为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崇高事业服务;就是要表现我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所树立的丰功伟绩,表现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崇高品质;就是要配合群众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彻底打破少数人对于文艺的垄断,使文艺为最广大的工农群众所接受和运用。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无产阶级的文艺方向,它同资产阶级的文艺方向针锋相对。因此它遭到了国内外一切反动派和修正主义者的敌视和痛恨。胡风说它是“一把刀子”;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者诅咒它是对于作家的“迫害”。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为他们是仇视工人阶级,仇视革命的。而在资产阶级文人的眼中,文艺只是少数“上等人”的专利品,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在他们看来,文艺只应该歌颂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美化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宣传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低级趣味。他们是“文艺贵族”,他们怎么愿意表现工农群众,怎么愿意为工农群众服务呢?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不能不同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不断的斗争。从一九五一年批判电影《武训传》开始,经过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适、胡风思想的批判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揭露,到一九五七年又进行了反对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及其他右派分子的斗争,接着,进行了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潮的批判。文艺战线上的这一系列斗争,正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如果说过《武训传》的批判是开国以后在文艺领域内向资产阶级思想开火的第一炮,那末,反对文艺界右派分子的斗争就是文艺战线上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修正主义者总是企图按照他们的世界观和美学观来改造我们的文艺,企图把我们的文艺拉到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去。为了替社会主义文艺的前进扫清道路,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规律。经过这些斗争,我们的文学艺术不是像一些反动文人所断言的那样“衰萎”了,而是更加健壮了。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国文艺正沿着社会主义轨道飞跃前进。
  在我国,文艺已不再为少数人所专有,而成为全国各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革命的文学、戏剧、电影和其他各种艺术已经深入人民群众的心灵。很多新的文学作品销行几十万册以至百万册以上。一九五九年电影观众达到四十一亿人次。戏曲、话剧、新歌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各种新节目,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广泛的观众和听众。美术作品得到广大群众的欣赏,连环图画的印数每年达数千万册。劳动群众感到文艺确实是为他们服务的,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是鼓舞他们劳动和斗争,提高他们道德品质的“生活教科书”。工农群众自己积极地参预了文学艺术的创造;工厂、农村、部队的业余艺术活动和业余写作运动空前广泛地开展起来。许多无名的工农作者的天才创作和文学艺术专门家的优秀作品交相辉映。文艺从来没有在人民生活中占有像现在这样重要的地位,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并且受到人民这样的重视。文艺和劳动人民的关系变了,文艺本身的性质也变了;我们的文艺已经逐步成为劳动人民自己的文艺。
  强烈而鲜明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是我们的文艺的最显著的特色。文艺工作者,作为时代的鼓手,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敏锐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反映了祖国建设的各个战线上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热情地描绘了新事物在斗争中的成长,显示了文艺密切配合政治的积极作用。不少优秀的作品对我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现实斗争作了广泛的描绘和艺术概括。《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灵泉洞》、《苦菜花》、《铁道游击队》、《红日》、《林海雪原》、《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草原烽火》、《黎明的河边》、《战斗的幸福》等小说,《杨高传》、《赶车传》、《动荡的年代》等长篇叙事诗,《万水千山》、《红色风暴》、《英雄万岁》、《东进序曲》、《槐树庄》等戏剧,《上甘岭》、《林则徐》、《风暴》、《聂耳》、《青春之歌》、《董存瑞》、《战火中的青春》等电影,展现了我国从鸦片战争一直到社会主义革命各个阶段惊天动地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百炼成钢》、《在和平的日子里》、《乘风破浪》、《风雨的黎明》、《风雪之夜》、、《我的第一个上级》等小说,《降龙伏虎》、《全家福》、《共产主义凯歌》等戏剧,《老兵新传》、《黄河飞渡》、《春满人间》、《万紫千红总是春》、《五朵金花》等电影,描绘了工农业建设和大跃进中各个战线上沸腾的生活图景。
  工农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已经成为我们文艺作品中主要的主人公。在许多优秀的小说、电影、戏剧、绘画和其他各种艺术作品中,塑造了工人、农民、战士、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的英雄形象。作家艺术家把自己的理想熔铸在英雄人物的创造上,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了新的世界、新的人物、新的思想。从近年来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作家对于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精神和宏伟气魄,描写得越来越鲜明和深刻,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也更加细致和丰满了。我们在《红旗谱》中看到了在漫长的黑暗统治年代,老一代的革命农民向反动势力冲锋陷阵的悲壮历史。在朱老忠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农民对地主的世世代代的阶级仇恨,体现了为党所启发、所鼓励的农民的革命要求。《苦菜花》以敌后抗日根据地复杂的残酷斗争为背景,刻划了一个善良而又勇敢的革命母亲的形象。《万水千山》中的那位红军教导员李有国,一生为党为革命,临死之前还充满信心地高呼:“让革命骑着马前进”,他的面影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红日》刻划了沈振新这样一位高级指挥员,他肩负着一个决定性战役的胜败的重担,而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在《林海雪原》中的战士杨子荣身上概括了革命侦察战士的机智勇敢的作风。《创业史》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合作化过程中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农村各个阶层人物的不同面貌,塑造了一个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青年革命农民梁生宝的真实形象。《百炼成钢》中的秦德贵,《山乡巨变》中的邓秀梅以及《新结识的伙伴》、《李双双小传》中的主人公们,都是十分活跃的工农青年的形象。
  这些人物的创造,回答了谁是我们时代的英雄这个问题,说明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我们文艺作品中已经取得了应有的地位。
  劳动群众本来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由于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境地,在过去的文艺作品中,他们常常不是被忽略就是被歪曲。随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就要求文艺正确地表现劳动人民,要求文艺成为工人阶级的斗争武器。
  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恩格斯看到狄更斯、乔治·桑、欧仁·苏等作家的作品中描写了“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曾大加称赞,认为这种现象是欧洲小说领域中的“一个彻底的革命”。(《大陆上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后来,到八十年代,他向革命作家正式提出了表现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的任务。他说,这种革命斗争的描写应该“在现实主义的领域中要求一个地位”(《给哈克纳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到了列宁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中心移到了俄国,列宁在著名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进一步提出了党的文学的口号,指出:“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文学应当“为千百万劳动人民服务”。正是列宁,他第一次制定了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战斗纲领。
  我国革命的新文艺,是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产生的,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它诞生以后不久,就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提出了创造革命文艺的主张。鲁迅、瞿秋白和许多革命的文艺家曾经为了给无产阶级文艺开辟道路而披荆斩棘,甚至流血牺牲。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列宁关于党的文学的原则,明确地指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这就使我国的文艺发生了根本的历史性的变革。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伟大贡献,不但在于最明确最透辟地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还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从各方面探索了文艺为劳动人民服务的途径,规定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的辩证关系,而把一切问题的中心放在文艺工作者同工农群众结合、从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这个根本问题上。文艺工作者只有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找到最丰富的创作源泉,才能熟悉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才有可能写出真实地表现工农群众,并为群众所喜爱的、有益于人民的作品。新的时代给了我们的文学艺术以新的任务,新时代的文艺家不能不走一条同旧时代的文艺家根本不同的新的生活和创作的道路,这就是同工农群众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非无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文艺家,改变原来的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就是工农出身的或者在新社会培养出来的青年文艺家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造,和工农群众保持长期的紧密的联系。一旦他们脱离了群众,脱离了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就会经受不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而误入歧途,有的人甚至可能堕入反社会主义的泥坑。刘绍棠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文艺工作者的工农化是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根本关键。
  一九五七年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以后,文艺工作者大批地下乡下厂,参加劳动和基层工作,这对促进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同劳动人民结合,促进他们的世界观、生活方式和文艺观点的改变,起了决定的作用。文艺工作者在参加劳动的实践中才真正体会了“劳动是光荣的”这句话的深刻意义。他们不是以文艺家的特殊身份去“体验生活”,而是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群众一同生活、工作和劳动。他们从同劳动人民的进一步接触中熟悉了自己所要服务、所要描写的对象,和劳动人民有了共同的感受和语言,而且由于受到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感染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革命觉悟。他们窥见了劳动人民的心灵世界,知道了应当如何去表现劳动人民;他们明白了人民需要什么,应当为人民创作什么。一个作家如果不热爱工农群众,不熟悉群众的生活、情感、语言,如何写得出真实地表现工农群众的生动的作品呢?几年来,许多优秀作品可以说都是具有丰富斗争经验和熟悉群众生活的作家、艺术家们的创造。由于世界观的改造,政治觉悟的提高,很多老作家、老艺术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从工农群众和干部中涌现了大批新的文艺力量。一支以工人阶级的作家、艺术家为骨干的强大的革命文艺队伍已经成长起来。
  “教育者必须受教育”,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创作实践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首先应当通过生活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劳动精神和斗争精神,把书本上的抽象的共产主义变为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共产主义。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参加劳动的过程,是一个熟悉工农群众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的过程。因为只有参加革命斗争和生产斗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成为作家、艺术家的灵魂。同时也只有参加生产劳动,才能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逐步摆脱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所造成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那种认为参加体力劳动会糟蹋艺术人才的观点,是错误的;这只能说明抱有这种观点的人轻视劳动罢了。事实上,正是在劳动者的队伍中蕴藏着无数的天才,而参加劳动又正是锻炼和培养工人阶级的各种人才的最好途径。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是最彻底最坚决的无产阶级的文艺方向,它要求文艺为最广大的工农群众服务,要求文艺表现工农群众,而最根本的是要求文艺工作者工农化,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随着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也必然改变。但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改变要比基础的改变缓慢得多。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的斗争,这就决定了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是长期的任务。十年来资产阶级思想在我国是不断受到批判的,修正主义在我国文艺界没有能够占据主要地位,但并不是说它们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是看气候行事的,只要国内外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们又会兴风作浪,像渣滓一样浮上水面,乘机散布毒素。国际上的修正主义思潮,也不可能不在我国发生影响。因此,我们要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就必须坚持跟敌视这个方向的修正主义和其他各种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艺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是我国文艺的唯一政治方向,除此以外,再不应该有第二个方向。但是在艺术的风格、形式、体裁和题材等方面,我们提倡多样化,鼓励自由创造,而反对千篇一律、刻板和狭隘化。我们的原则是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和艺术风格多样性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根据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分析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最正确、最宽广、最富于创造性的道路。这条道路把各种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家、艺术家的全部才能和创造性引导到一个共同的伟大的目标上去,并且使作家、艺术家的个人智慧和群众的集体智慧结合起来。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毛泽东同志在开国初期为革新和发展我国戏曲艺术而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促进了我国戏曲事业的空前繁荣。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把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并列提出,作为发展文艺和科学的方针;这个方针很快地推广到了政治、思想的各个战线。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成为我国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方法,成为在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中贯彻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方法,同时也成为人民群众对敌人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各个门类全面的多样化的发展,促进了旧传统的革新。我们为着继承和发展本国文学艺术遗产,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使解放前濒于绝境或早已绝迹于舞台的几百个地方剧种恢复了青春;数以万计的戏曲剧本和民间说唱文学重见天日;浩如烟海的各民族的民歌、民间叙事诗和民间故事得到记录、整理和出版;丰富多采的民间音乐、舞蹈和民间美术得到普遍的扶持和发展。我们打开了一座又一座长期被埋没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宝库,拭去了淤积在它们身上的尘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照耀下,去芜存菁,使它们焕然一新,发出夺目的光彩。许多经过整理和改编的优秀的传统剧目和歌舞、杂技、木偶、皮影等节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美。《十五贯》、《生死牌》、《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搜书院》、《芙奴传》、《父子恨》、《墙头马上》、《追鱼》及其他许多经常上演的优秀的戏曲剧目,是戏曲界实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成果。许多戏曲从剧本到表演,都有了显著的革新。我们以新的智慧和技巧丰富了前人的成就。这不是单纯的整理遗产,而是一种新的创造。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题材,也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产生了如《红色的种子》、《鸡毛飞上天》、《冬去春来》等不少受欢迎的剧目。在我们的舞台上,全国各个剧种出现了很多才华焕发的优秀青年演员。曲艺作为文艺的尖兵,为迅速反映当前革命斗争作了有益的贡献。国画家们运用传统技法真实而自然地描绘了新时代的生活和祖国的自然风景,使中国画获得了新的生命。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既保持了民族色彩,又显示了新时代的风貌,因而博得人们的赞赏。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不但促进了旧传统的革新,而且促进了新文艺的进一步民族化。小说家在语言的运用、性格的刻划、情节结构的布局等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了民族的风格。诗人们在新民歌运动的冲激下,努力于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使诗风为之一变。各种绘画和雕刻,都越来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新歌剧不但表现了新的革命的内容,形式也更加民族化了,产生了像《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这样一些好剧目。音乐方面,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色彩的器乐曲和声乐作品,表现了大跃进时代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宝莲灯》、《小刀会》、《五朵红云》是创造民族舞剧的新尝试。话剧和电影都在民族化方面作了许多努力。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促进了我国各少数民族文艺的迅速发展。现在各少数民族中间已经出现了不少有才能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少数民族的文艺遗产也是丰富的;经过整理的民间叙事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召树屯》等是人民诗歌艺术的珍宝。一些优秀的民歌和民间传说,如《刘三姐》、《秦娘美》成功地搬上了舞台。不少兄弟民族开始创造了本民族的歌剧和话剧。
  由于实行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我国文学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更多样化了,题材的范围更扩大了。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散文、特写,多幕剧和独幕剧,交响乐、大合唱和群众歌曲、民歌,油画、雕塑、国画和版画、宣传画、漫画,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以及摄影作品等都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和创造,各有千秋。我们重视精心结构的鸿篇巨制,同样,也重视短小精悍的匕首、投枪式的作品。我们的文艺作品不但着重地表现了现实的斗争,塑造了当代英雄的形象,而且以新的观点再现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关汉卿》、《蔡文姬》、《文成公主》等就是取材于古代历史的成功剧作。少年儿童文学和儿童戏剧以负有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后一代的责任而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在百花齐放和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我国优秀文学艺术遗产,使它们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使各种形式和体裁的新文艺具有更耀目的民族特色,两方面互相接近,互相结合,共同发展为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艺。
  毛泽东同志早在二十年前就提倡要树立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我国文学艺术有几千年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创造经验,形成了自己长期流传的民族的形式和风格。革命的文艺如果不具有民族特点,不在自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同新内容相适应的新的民族形式,就不容易在广大群众中生根开花。文艺的民族化和群众化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的。我国的文学艺术,从“五四”以来,大量地吸收了外国文学艺术的经验,采用了许多外来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这是完全必要的。建国以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经过翻译家们的努力,我们更大量地接触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文学、电影和艺术的优秀成果,吸取了于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对我国广大读者、观众和文艺界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一切外来的艺术形式和手法移植到中国来的时候都必须加以改造、融化,使它具有民族的色彩,成为自己民族的东西。现在我国文学艺术正越来越表现出民族化、群众化的特点。文艺的民族独创性,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
  百花齐放使群众的精神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随着大跃进和文化革命形势的出现,掀起了一个群众文艺创作的高潮。在工地上,在农村里,诗画满墙,歌声遍野。新民歌、新壁画是大跃进的产物,又反过来推动了大跃进。它们的革命浪漫色彩和豪迈清新的风格,正是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色彩和群众的风格。革命回忆录和工厂史、公社史的写作运动,在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的合作下,得到了广泛的开展。集体创作已成为我们的文学艺术创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在文艺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重要方法。工农群众和革命干部创造了历史,今天他们拿起笔来写自己的历史了。《星火燎原》、《北方的红星》、《红色的安源、《绿树成荫》等就是第一批可贵的果实。我们的文艺是由专业作家的创作和群众业余的创作两个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学艺术绚烂壮丽的全景。(⑸⑹)
  百家争鸣促进了文艺界、思想界自由辩论和群众批评的活跃开展。我们通过辩论展开了文艺上两条道路的斗争,同时对文艺创作上和理论上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商讨。通过这些辩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中取得了巩固的地位。近两年来,在各地高等学校的文科和艺术院校展开了对文艺教学中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批判,在这个批判的基础上,学生和教师合作,写出了一批文艺理论和文学史、艺术史的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
  从以上各方面都可以看出,在文艺工作中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已经收到了可观的成效,实践证明了这个方针的正确性。但是在开始提出这个方针的时候,远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信心,不仅如此,曲解这个方针和反对这个方针的人是并不少的。
  帝国主义者及其奴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修正主义者们,曾经妄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自由化”的方针,是对一切资产阶级思想和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实行“宽容”和“忍让”的方针。当他们为自己的主观估计所蔽,在一九五七年下半年碰得头破血流以后,他们就改变了腔调,硬说我们放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硬说这个方针不过是一个时候的策略和手段。这些老爷们的阶级本性把他们的眼睛完全蒙蔽了,有甚么办法能使他们正确地理解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呢?
  我们从来主张,百花齐放是在社会主义范围内的百花齐放,是放社会主义之花,是通过自由竞赛的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反对反社会主义的文艺;百家争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百家争鸣,是通过自由辩论的方法宣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反对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所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迅速发展我国文艺和科学的最正确的方针,不但有利于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内人民的内部矛盾,而且有利于同资产阶级文艺和伪科学进行较量和斗争。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无产阶级的极端坚定的阶级政策。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修正主义者企图利用百花齐放的口号来大放他们的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在他们眼中,我们所有的花都不算花。像那些具有嗜痂逐臭之癖的人们一样,他们专门欣赏没落颓废的资本主义艺术,把它当作香花。世界观不同,美的观点也就不同。我们认为香花的,他们看作毒草,我们认为毒草的,他们看作香花。他们要我们把毒草当作香花供奉,这当然是做不到的。我们同修正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文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分歧和争论之点就在这里。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问题上,我们和教条主义者也是有分歧的。教条主义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懂得辩证法,不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他们只要政治方向的一致性而不要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只许一花独放,不要百花齐放。这是非常有害的。
  在社会主义花园中,难道可以只有一种花吗?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但是只放牡丹花,而不许其他的花开放,那么牡丹虽好,不也要使人觉得单调吗?单调的生活和单调的艺术,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人民的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反映人民生活的文学艺术也应该丰富多彩。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人民由于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他们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要求也将日益增长,不但要求这些产品有更多的数量,而且要求有更多的品种和更好的质量。由于人们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不同,品种是越多越好。只有多样化的艺术才能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才能使各个作家、艺术家的不同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政治是十分广阔的领域;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提倡具有高度革命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的作品。我们提倡文艺作品表现现实斗争的题材,并且鼓励和帮助文艺工作者努力去接近和熟悉人民的新生活,投入人民火热的斗争。同时,每个作家、艺术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责任心,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兴趣和特长来决定选取甚么题材和采取甚么表现形式。新时代的读者、观众和听众爱读反映同时代人的生活和斗争的火辣辣的作品,也爱看舞台上演出的引人入胜的历史和传说的故事;爱听动人心弦的战斗进行曲,也喜欢优美而健康的抒情音乐和抒情舞蹈。新时代需要有更多壮美的革命历史画、革命风俗画和人物画,但是新风格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我们的画苑中,难道不应当同样有它们的地位吗?人们在精神生活上需要振奋,也需要愉悦。只要不违背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规定的六项政治标准,最主要的就是只要不违反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各种形式、题材和风格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得到发展。我们主张通过批评和竞赛的方法,使思想上错误或艺术上低劣的作品逐步淘汰,使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逐步提高起来,文艺上的社会主义竞赛是鼓励艺术风格多样化、发展艺术流派、促进作品质量提高的最好的方法。
  要放百花,毒草就可能冒充香花而出现,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容,必然包含放百花和锄毒草两个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方面。
  放百花是人民内部问题。人民内部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的矛盾,是会永远存在的。要解决这类矛盾问题,只能采取讨论、说服、比较和竞赛的方法,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强制的方法。在学术问题、艺术问题上,我们反对武断,反对压服,反对粗暴批评,而主张经过充分的讨论来明辨是非,逐步达到正确的结论。学术的是非和艺术的工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作出确定的结论和评价。有些新出现的事物往往一时不容易辨明是香花还是毒草,有些香花也可能包含局部的缺点,因此,不但识别毒草需要眼力,识别香花也需要眼力;不但拔除毒草需要勇气;保护香花也需要勇气。为了扶植新生事物的成长,为了防止思想僵化,我们应当提倡活泼的自由争辩的风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鼓励人民群众的创造性,鼓励作家和批评家在创作上和理论上的革新勇气和独创精神。
  锄毒草,是敌我问题。毒草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生是一定历史条件决定的。要它不发生、不出现,是办不到的。问题是,要消除毒草之害,用甚么方法最有效呢?修正主义者是反对跟毒草斗争的;他们是各种毒草的保护者;修正主义思潮本身就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毒草。他们鼓吹在文化思想战线上采取自由放任,“宽容”、“忍让”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让社会主义国家容许资本主义反动文化合法存在,自由泛滥,来毒害人民,毒害青年。这当然是我们所坚决反对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赞成教条主义者的办法。教条主义者一见毒草出现就把它禁止,这种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法,虽然可以收到一时的效果,却眙后患于无穷。这实际上是允许毒草暂时潜伏地下,或者让它以伪装面目出来害人,这是变相的放任主义,是不能致敌人于死命的。我们的方针是,毒草冒出头来,就把它作为对立面,让它和群众见面,放手发动群众讨论,以便更多的群众认清它的真面目,增强群众的辨别力和战斗力。我们始终信任和依靠群众的力量;我们坚信真理最后必然战胜谬误。因此,我们不怕毒草,不怕反面的意见,不怕进行公开的辩论,不怕正确的意见在一个时候遭到攻击或误解。反右派斗争的经验证明了我们的这种作法是完全正确的。这场斗争的结果,人民群众,包括广大青年学生,不但没有被右派拉过去,而且正是通过群众的辩论,依靠群众的力量,彻底地击溃了右派。同时,实践证明,群众的辩论和批判,对于帮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也是一副虽然苦口但是见效的良药。
  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反对了修正主义,又反对了教条主义;既保证了文学艺术的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又保证了文学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既引导作家、艺术家同工农群众结合,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又给与作家、艺术家以充分机会来发挥他们的艺术独创性。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最正确的道路。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
  为了文艺能更好地反映我们的时代,更有力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我们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法。
  这个艺术方法的提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根据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从当前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提出这个方法来的,他把革命气概和求实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在文学艺术上,把文学艺术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艺术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以便更有利于表现我们今天的时代,有利于全面地吸取文学艺术遗产中的一切优良传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作家、艺术家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这样,就给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开辟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这两种精神的结合,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首先,我们说一说社会主义文艺中的革命理想问题。我们所说的革命的浪漫主义,其基本精神就是革命的理想主义,是革命的理想主义在艺术方法上的表现。
  我们的文学艺术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是最彻底的革命的哲学,它把冷静的科学分析和热烈的革命精神、群众的斗争实践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者是最清醒的革命现实主义者,同时又是最富于理想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和机械唯物论者根本不同之点就在于:我们在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地重视主观能动性,重视先进思想和科学预见,重视革命幻想的巨大意义。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赴汤蹈火,坚贞不屈,不正是由于崇高的理想在鼓舞他吗?对我们来说,改造世界的革命事业是没有止境的,今天的理想,是明天的现实,而明天又会有新的更高的理想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理想变为现实。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从来都是凭着科学预见和革命理想,看清历史前进的航线的。大家知道,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过“要幻想!”他在一九○七年为马克思致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所写的序言中,对于当时俄国的那些一碰到革命低潮就赶快抛弃“革命幻想”而从事“现实主义”小事情的机会主义者先生们、那些“大骂革命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聪明才子们”,予以无情的抨击。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暂时处于低潮的年代就预见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宣告一个更伟大、更壮丽的、如同“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的革命高潮就要到来。正是这种高瞻远瞩的革命幻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在每个时代,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曾在它的文学艺术中根据自己的崇高理想和道德标准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从整个文学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千百年流传下来歌颂英雄的诗篇。我国过去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不少各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典型,这些人物的不平凡的性格和不平凡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传颂不绝。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曾描绘了一些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正面人物。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资产阶级所宣传的理想就完全破灭了,资产阶级作家就再也写不出他们本阶级的出色的人物了。在现代反动资产阶级作家的作品中,充斥着色情狂、颓废主义者、精神分裂者、仇恨人类的人以至流氓、骗子、强盗、杀人犯等等,这就是今天正在走向灭亡的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英雄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创造新英雄人物,就成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荣任务。
  人民日报 1960.09.04 第5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