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学界动态
“辛亥革命与杭州”大型学术论坛在杭召开
发布时间: 2011-10-27    作者: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1-10-27
  字体:(     ) 关闭窗口

  8月19日、20日,由杭州市政协主办的“辛亥革命与杭州”大型学术论坛在杭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余位专家学者、文史工作者汇聚一堂,围绕“辛亥革命与杭州”的主题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

  徐锡麟案见证了晚清改良与革命的赛跑;《浙江潮》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最早的传播;浙军出师江苏协助攻克南京的重大历史功勋;晚清杭州等地实施的新式教育对人们思想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大会上交流的重要学术论文以新的史料、新的观点,释读了辛亥革命中的浙江元素、杭州元素。

  由于本次论坛有来自外省、甚至外国的专家学者,所以,他们提供的论文在围绕“辛亥革命与杭州”的主题时,往往有独到的新视角。

  把杭州辛亥革命的历史

  放到整个东亚中去考察

  来自韩国延世大学的著名学者白永瑞,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题目是《韩日合并,辛亥革命及联动的东亚》。他的开场白是: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研究杭州的历史,必须“跳出”杭州,要将杭州放在全省、全中国、甚至整个东亚来考察。

  随后,白永瑞便提出“联动的东亚”观点。他说:去年是韩日合并(日本吞并朝鲜半岛)100周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两件事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两者联系密切。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引发了中国人强烈的危机感,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形成了重要的伏流。而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之后,受日本殖民统治的韩国人深受感慨,许多人由此踏上了离开故国,前往中国的道路。他们希望从中国共和革命的成功之中寻求韩国独立和革命的支援。

  白永瑞的发言,引发浙江学者的共鸣,有学者说,大韩民国的开国元勋白凡金九也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来到中国,长期在杭州、嘉兴、上海等地从事反日斗争。那时,由白凡金九任主席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一度就设立在杭州。

  “联动的东亚”观点,也使中国学者联想多多: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战败的清政府不得不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与此同时,中国许多年轻学子纷纷前往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其中浙江的留日学生特别多,史料说:那时,“浙人以官私费赴日本留学者,相望于道”。此后,日本东京出现了浙籍留学生的组织——浙江同乡会;出现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浙江潮》。第一本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专著——《社会主义神髓》中译本也是由浙籍留日学生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夕,在日本留学的浙江籍学生为革命所做的大量宣传工作,影响巨大。

  白永瑞认为:只有把杭州辛亥革命的历史放到全中国,放到整个东亚中去考察,才能更准确地提炼杭州辛亥革命史的“个性”,更确切地评价杭州辛亥革命史的地位。

  效法西方国家的制度

  正视西方制度的弊病

  在“辛亥革命与杭州”研究论坛上作主题演讲的,还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姜义华。他的演讲题目是《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

  姜义华认为:辛亥革命是无数先烈、先贤、先哲秉承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中华责任伦理,奋起挽救国家,拯救民族危亡,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运动。徐锡麟、秋瑾等众多辛亥先烈,他们投身革命,并无自己的私利,而是基于中国所固有的“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伦理。

  由于辛亥革命的志士们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受过欧风美雨的洗礼,接受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熏陶,也曾为西方不少国家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所吸引,所以,他们都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效法西方国家的制度上。

  “正是由于辛亥革命的志士们是秉承‘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中华责任伦理而投身于这场变革中国的伟大实践,因此,他们就不能不正视西方各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使广大民众被剥削被奴役的残酷现实。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辛亥革命期间,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开始关注并认同当时正在勃兴的社会主义运动。”姜义华教授的这些演讲内容最引人注目。

  他披露的史料显示:

  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这样的见解:“欧西最初的社会主义之学说,即为‘均产派’,主张合贫富各有之资产而均分之”,是马克思发阐真理,使社会主义从“无条理之学说”成为“有统系之学理”。

  稍后,孙中山又指出:“社会主义之主张,实欲使世界同立于平等之地位,富则同富,乐则同乐,不宜于贫苦之不同,而陷社会于竞争悲苦之境。”

  孙中山还明确指出:“我国提倡社会主义,人皆斥为无病之呻吟,此未知社会主义之作用也。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此非无病之呻吟,正未病之防卫也。”

  姜义华说,可见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在效法西方的同时,已经在思考如何防范西方的弊病,已经在留意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些原始史料的披露,也为孙中山后来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解。

  本次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碰撞出不少思想火花。不少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期间是解放思想的年代。所传播的不仅是资产阶级的各种学说,也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辛亥革命期间有关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辛亥革命与杭州”研究论坛落幕后,统计收到的学术论文共计为57篇。这些最新的学术成果不仅大大丰富了杭州地方史的研究,也大大丰富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据论坛主办方介绍,这些论文将于近期结集出版发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