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
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
发布时间: 2009-11-27    作者:钟秉林    来源:光明日报 2009-11-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回顾60年来的沧桑巨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成为社会科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持续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必须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发展,但在软实力上仍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从国际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进行着文化的扩张,而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发展面临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从国内现实来看,我国各地文化软实力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能力较弱,文化品牌的吸引力更是亟待提升。如何将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并产生积极影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文化如何树立自身的独特形象和品牌,并在当今世界多样的文化竞争舞台上释放出夺目的光芒,需要我们进行扎实有效的建设与推广工作。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提升文化软实力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形象,以及扩大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柔性的吸引力;要坚持文化发展的中国内涵,将文化软实力建构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长远视角下,探索出具有“中国内涵”、中国特色的软实力发展模式;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和根本,贯彻“双百方针”,以引领和促进多样文化及艺术的发展。

  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围绕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以及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资源配置、学生工作、免费师范生教育等,认真学习、领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了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努力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 “四个坚持”推进控申工作科学发展
    2. 发挥高校优势助推精准扶贫科学发展
    3. 奋力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4. 坚持科学发展
    5. 用制度保障科学发展
    6. 大力推进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
    7. 张异宾:“从严治党”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
    8. 弘扬“两路”精神 助力科学发展
    9. 提高治理能力 推动科学发展
    10. 县域富则国家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