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1世纪头十年学术发展史
大陆哲学社会科学应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发布时间: 2009-12-24    作者:黄树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谈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始终不能忘记中国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事实。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一般都会着重发展应用科学,比如工学、农学、医学这些实用性强的学科,而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视不够。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早期社会关系比较简单,呈现出的社会问题不那么复杂,所以面临的问题也不那么难以处理。

  早期的、尚未开发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说属于一种比较单纯的、简单的、单一性的文化或社会。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复杂性越来越强,一般人不但在生活方式上、想法上越来越呈现更多元的现象,而且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从单元到多元的变化。在一个多元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个人喜好、价值观念越来越不同,需要学会互相协调,相互之间达成一个共同生存的基础,在这个时候,一般发展中国家,就会慢慢注意到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因为这些问题,很多不是像从前那样,用一个很简单的行政命令、一些政策来解决。怎样从一个简单的单元社会走向一个复杂的多元社会?不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一般的教学上,怎样提升这个社会的一些特质?就会变成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大陆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早年比较简单、比较一致、比较淳朴的简单社会,发展到现在面临越来越复杂问题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科学里有些学科很容易受到执政当局的注意。比如说经济学很有价值,因为要发展经济;接下来就注意到社会学,因为可以用来解决社会问题。实际上,其他一些社会科学也都占有很重要很长远的意义,人文学科亦是如此。

  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最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投资、发展,有更多国人走出国门到异国工作,但因为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管理方式与当地居民不同,起了一些冲突,有些是比较大的冲突。其实,像这些冲突,假使经过一些学者好好研究的话,是可以用比较缓和的方式来加以疏导、加以处理的。中国现在已经慢慢走向所谓和平崛起,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要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在这种状况下,怎样培养一些能够更有包容性,更能够跟人家和平相处的中国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些问题可能都是以前不会想到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在日程表上出现的问题。

  比较来讲,像日本跟中国的台湾地区,其实也走过今天大陆所走过的路。日本早年并不重视社会科学,也不重视人文学科,但是等到60年代日本开始往外走,面临到各种问题时,才开始慢慢投入更多资源进入所谓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台湾地区也是在70年代以后,才逐渐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

  从最近十年二十年来看,大陆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非常健康的。因为从80年代以后,我们看到哲学社会科学在大陆慢慢抬头,慢慢从无到有。最近十年来的发展非常乐观,不但学者人数、研究项目和学科在不断增加,而且水平也越来越高。我想这是非常好的方面。但在另外的方面,怎样在制度上让它继续完整化,我想同样很重要。也就是说,在学术的评介上,在人才的晋用上,不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而是能够慢慢用一些比较客观的标准,摆脱一些人情包袱,摆脱一些不是以学术标准为衡量的做法。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但大概也是大陆在未来五年、十年之内必须很快解决的问题。

  (作者为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 黄大年精神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启示
    2. 田贵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切实解决好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3.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准备
    4. 杨晓慧: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5.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价值
    6. 刘海涛: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7. 唐秀玲: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须强化问题意识
    8.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9. 育人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滋养
    10. 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