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 >> 海外视角
前美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入世高门槛奠定中国经济十年影响力
发布时间: 2011-12-1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2011-1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精彩语录

  ○与中国谈判,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双方仍然相互尊重,中国很少将贸易摩擦当做人身攻击。

  ○除了美国方面因为政治压力对中国发起的诉讼,我发现中国违反WTO条款的情况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未来十年,中国很可能成为支撑国际贸易、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国家。

  ○中美两国政府官员对两国贸易参与越少越好,政治对贸易的影响越少越好。

  编者按

  中国入世十周年跨国访谈,本期访谈嘉宾是2002—2005年期间担任美国助理贸易代表的傅瑞伟(Charles Freeman)。在这篇专访中,傅瑞伟以专家的眼光,对中国入世十年取得的成绩不吝赞美之辞,同时也以专家的眼光,对中国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中美的贸易摩擦,对WTO条款的使用等,从美国人的视角进行了剖析,观点犀利。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坐落在华盛顿的K街1800号。

  走进这栋楼之前,记者的心情忐忑不安。虽然傅瑞伟的工作单位在以“游说”闻名的K街上,但采访前不止一个人给记者打过“预防针”,说傅瑞伟是个非常低调寡言的人。

  中科院美国所的老师一听说记者要去见傅瑞伟,就直接抛出一句狠话:即使不吃闭门羹,从他嘴里想撬出几句话,也是要“绞尽脑汁”的。几经波折,好在拿着《南方日报》的邀请函敲开了傅瑞伟办公室的大门。

  【中国情结】受父亲影响,16岁即与中国结缘

  南方日报:您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吗?

  傅瑞伟:1981年。我当时才16岁,随我父亲来到北京。对我来说,那个年份(的印象)太深刻了。中国才刚刚改革开放,还比较落后,但一切都是崭新的、生机勃勃的。

  南方日报:作为曾经的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如今又成为专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您和中国结缘不浅,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持续对中国抱有兴趣?这里面有您父亲的影响吗?

  傅瑞伟:与中国结缘很大程度上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如你所知,我父亲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时的中文翻译。受他的熏陶,我从小就对中国感兴趣,比如说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后来16岁第一次去中国又正赶上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我精神世界里的这片“新大陆”,当时兴奋坏了。

  在青年时代,我就有预感,中国采用改革开放政策后,很快可能会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这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如何改变中国,启动市场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导致我后来一直都在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

  【谈判细节】意见不一致时有发生,寻求共识“对事不对人”

  南方日报:2002年到2005年,在您的美国助理贸易代表的任期内,关于中国,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细节?在您看来,入世之后的中国发生了哪些明显的转变?

  傅瑞伟:我记得印象中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WTO,我听龙永图说过,他在日内瓦看到WTO成员国,诸如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聚集在一起进行激烈的讨论,指责对方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对,但讨论结束之后,大家还能够高兴地相互握手,对之前的指责毫不介意。他认为这种相互指责,这种对事不对人的讨论,对中国人来说非常不适应。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也慢慢地适应了这种方式,虽然过程中存在着相互指责,但并不是针对某个人的。

  我在做助理贸易代表的时候与中国谈判,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双方仍然相互尊重,中国在谈判中很少将贸易摩擦当做人身攻击。而在加入WTO之前,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在这方面,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很多参与到其中的西方国家眼里,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加入WTO并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虽然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能够看到中国在加入WTO过程中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继续促进法制建设的开展,这一点是令人感到满意的。

  南方日报:美国当年可以说是中国入世谈判时最难攻克的堡垒。您是如何看待当年入世谈判时,美国给中国贸易条件上设置的“重重障碍”,您又是如何看待十年来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

  傅瑞伟:在我担任助理贸易代表的时候,美国对中国加入WTO非常担忧,认为中国一旦加入WTO会对美国经济很多方面,尤其是劳动力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实际上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尤其是加入了WTO之后,美国经济的很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也包括中国在WTO中的角色和表现。除了美国方面因为政治压力对中国发起的诉讼,我发现中国违反WTO条款的情况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归根到底,美国其实是一直都希望看到中国能够加入WTO,但是中美两国的贸易协议,还有WTO这一体系的存在都是基于大量的法律条款。

  中国与古巴不同,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中国政府对WTO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中国要加入WTO,整个协议势必涉及各个方面,也就要有大量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所以,整个协议的签订都是为了中国能够不仅仅成为一个成员,而且要成为新一代WTO的代表国,成为WTO成员国的典范。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中国内部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入世十年后,看到中国加入WTO后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法律法规方面还是别的方面,无一例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样,中国作为WTO新一代的典范,无论是从重要性还是从代表性方面,对WTO其他成员国,包括美国,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美国很多人,包括巴尔舍夫斯基、佐利克、希尔斯都认为,中国对促进WTO及美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希望WTO能够越来越好,成为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市场改革的动力。如果当初对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没有那么高,那么中国对WTO的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角色转换的影响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