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经济建设
专家点评:循环经济在海南
发布时间: 2012-11-02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1-0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教授 彭京宜

  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海南一贯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采取了多种措施,循环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其特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海南旅游业正在向循环经济迈进。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什么涵义呢?简单地说,就是建设一个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硬件和软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岛屿经济体。在实践中,海南人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同样需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样需要重视低碳、低排和低耗,同样需要自觉地走循环经济道路。这几年,旅游设施的重复建设遭到拒绝,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受到批评,而旅游项目的超豪华包装也遭受质疑。在这样的语境中,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正在形成一盘棋,正在改变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的局面。与此同时,省里提出了“生态旅游”、“绿色酒店”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不等于污染环境,美食不等于奢侈浪费,住宾馆不等于随心所欲。“旅游资源无成本”是错误的,旅游资源必然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区别于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重要方面。人们看到,海南热带特色农业正在向循环经济迈进。其一,它以打造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目标,全力推进产品的清洁化。其二,它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抓手,全力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到2016年全省75%的村庄建设成文明生态村,促进新农村的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而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推广“养—沼—种”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已经建成的文明生态村,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目标。据不完全统计,今天全省沼气用户已高达36万多户。在一些农业企业,沼气的应用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种植和加工等部门基本上实现了沼气连通。其三,它以集中化处理技术为手段,实现了橡胶加工废水的无害化。橡胶生产是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橡胶加工则是海南农产品加工的基本内容,多年来,橡胶加工对环境的污染一直困扰着人们。海南农垦采用集中化废水处理技术,使橡胶加工所产生的废水得到净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清洁生产,同时也展示了橡胶加工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广阔前景。

  海南工业同样在向循环经济迈进。海南工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发展新型工业,另一部分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就第一部分而言,省里提出了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发展新型工业的目标。即一方面积极发展油气化工、林浆纸、汽车和装备制造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最大附加值;另一方面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高端特种玻璃生产基地和软件信息产业基地。就第二部分而言,省里也提出了加大对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的目标。很明显,这个工业的发展愿景,是以低能、低排和低碳为显著特征的,它完全切合了循环经济的要求。从实践层面看,已经有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具体作为。如建立生态软件园,入园企业达200多家,产值高达30多亿元。此举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了一扇大门;建立昌江循环经济园区,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人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企业对循环经济还缺乏足够的自觉,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完善和配套等,海南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前进步伐,海南在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绿色崛起方面,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