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学发展之路 >> 党的建设
喜迎十八大:那些年,我们一起去援疆!
发布时间: 2012-10-31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0-31
  字体:(     ) 关闭窗口

  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赵明) 10月17日,中国青年网、未来网推出青春励志人物援疆干部陈锐军(http://qclz.youth.cn/chrj/)后,各大网站第一时间纷纷转载,陈锐军和他的援友们奔赴新疆兵团,支援新疆发展的动人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这个一直以来,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群体。回顾往昔,那一段保国戍边,挥洒汗水和豪情的峥嵘岁月也在全体新老援疆干部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有多少激动的话语要说,有多少感人的情份要讲,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分享岁月的启迪,交流心灵的感悟,表达崇高的敬仰,诉说不尽的思念。为此,记者采撷部分援疆干部的心声,以飨读者。 

  淡定从容——笑看“援疆论” 

  有一种说法:干部去援疆,要么是“被援疆”——在环境恶劣的边疆,即使什么都不做,只要能hold得住,就算是“功德圆满”;要么是“去镀金”——凭借援疆的“金牌经历”,回到地方必定会得到组织提拔和重用。 

  对于社会上的这些传言,援疆干部们多数淡然一笑。他们说:“相信这些说法的,应该是没有去过新疆,没有去过兵团;即使去过,也没有真正理解援疆这项工作,当然也没有深入了解过援疆干部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也许,在现实社会的某些领域,会有即便什么事都不做,只要能hold得住,就能‘功德圆满’的现象。甚至也许有个别援疆干部也有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但仅据此以点概面,联想或类比援疆干部这个群体,发表这样的言论,显然是片面。”所以每每听到人们大侃所谓“援疆论”的时候,他们往往一笑置之,不屑也不愿意过多地去争论和辩解。 

  

  国务院办公厅援疆干部刘建波近照。 

  援疆干部刘建波说:“这个群体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很平凡,也很普通。只不过是因为所承担援疆任务的原因与情况各有不同,而在身份上显得有些特殊。”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和陈锐军一样,十分珍惜这段经历,以满腔的热情去投身援疆事业,认认真真地履行援疆职责。至于传言中的“今后一定能得到提拔”,他们觉得这段经历更宝贵,提拔与否是组织考虑的事情,不是该自己操心的事。 

  结束援疆即将返程时,援友们聚坐总结经验,有几句归纳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来的时候援疆只是工作,走的时候援疆成为使命; 

  来的时候心情忐忑不安,走的时候内心坚定自信。 

  来的时候在西域举目无亲,走的时候在新疆朋友无数; 

  来的时候说我们是北京人,走的时候看我们像新疆人。 

  来的时候被前辈的贡献感动,走的时候为自己的奉献自豪; 

  来的时候心里惦念着家人,走的时候心中装满着祖国。 

  援疆工作如何开展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得冒进。援疆之初对援疆工作理解不很全面,很正常,很多认识、体会和经验,都是在援疆过程中逐步悟出来的。

  追忆往昔——援疆路远? 求是情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育部援疆干部张爱龙(右二)在伊犁视察大学生宿舍。

  援疆干部张爱龙说:“援疆3年,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深深地融入了兵团这个伟大的集体里,深切的家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军垦前辈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时刻感召着我,兵团精神的感召、艰苦复杂环境的砥砺,使我政治上更成熟、工作上更干练、思想上更升华、阅历上更丰富,而这一切都终将成为伴我终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现在很幸福

  

  农业部援疆干部杨培生在国境线界碑旁。 

  援疆干部杨培生说:“3年的援疆工作与生活,让我真切理解奉献的内涵,并在自己的思想中强化了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许多曾经在大城市里平凡生活的点滴细节,都因有过援疆的切身经历而升华出全新的感悟。记得在“7·5”事件发生两个月后,我首次因公返京。晚饭后下楼遛弯,内心深处不由地激荡出了一种异于往昔的珍惜和感恩的心绪。能够在街上如此悠然自得地散步、闲聊,在边疆特殊地方、特殊时期,有时就是一种奢望。我们平时都不怎么在意的日常生活,其实是很多人在边疆默默无闻地付出和奉献得来的,那一刻,我内心溢满了幸福。”

  兵团精神 永驻心田 

  

  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疆干部周福德在为患者听诊。 

  援疆干部周福德说:“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内地医疗系统的工作者,如果没有援疆,我很难体会到边疆医疗工作竟是如此的艰辛;如果没有援疆,我很难深刻地认识到新疆及兵团的战略地位、维护民族团结与维持新疆稳定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援疆,我也不会有与当地干部、群众及援疆干部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如果没有援疆,我也不会积累下在艰苦环境下开展工作的丰富经验。同样,如果没有援疆,我将会错失在新疆“7·5”事件中接受血与火的考验,磨练意志的机会。在兵团的这3年时间里,我不断汲取兵团人“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现在,这些精神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心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