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前人足迹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发布时间: 2013-07-05    作者:    来源:党建 2013-07-05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普通群众亲密相处的动人故事。
  1983年2月11日,小平同志来到杭州灵隐寺,不少游客认出了他,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平同志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握握游客的手。当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大人的怀抱中拍着可爱的小手欢迎他时,就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这娃娃长得好胖啊!叫什么名字?”从南京来杭探亲的孩子父母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教孩子快叫“邓爷爷好”。两岁的孩子乖巧地叫了声“邓爷爷好!”小平同志高兴地笑着说:“好!好!”第二天,小平同志在三潭印月又碰到了这位小女孩。小平同志直呼只有一面之交的小女孩。小女孩大声地叫“邓爷爷好!”并展开双手扑向小平同志的怀抱。小平同志用他那温暖的手抚摸着孩子,亲昵地说:“来,跟爷爷亲亲!”孩子高兴地在小平同志的脸上亲着,小平同志亲热地搂着她,和孩子的小脸庞紧贴在一起。在场的摄影记者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不久,在《浙江日报》上以“亲亲邓爷爷”为题刊登了其中的一幅照片。
  在三潭印月,还留下了小平同志让一位青年工人拍照的故事。当时,一位来自宁波的青年工人正在三潭印月游玩,当他看到小平同志一行人向他缓步走来时,便端起相机对着小平同志按下了快门。见到有人拍照,小平同志赶忙停下脚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非常和蔼地与这位青年攀谈了起来,问他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是不是坐火车来的,等等。当得知这位青年是宁波人时,小平同志风趣地说:“宁波不错,很大嘛。”这位青年拍摄的照片,后来在上海出版的《青年报》上发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小平同志登黄山的故事也曾广为流传。1979年7月12日早晨7时半,小平同志从黄山山脚下的观瀑楼出发,迎着朝阳开始步行登山,遇到身后有年轻人或者挑担子的老百姓,小平同志就停到路边,招呼随行的同志说:“让一让,请他们先走。”但是,很多游客往往赶到小平身边就不走了,与小平同志交谈起来。
  当小平同志一行快到鱼鳖洞时,一位年轻姑娘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跑上来,小平同志以为她赶着登山,赶忙让开路,但她突然停了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邓伯伯,您好!”她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红扑扑的脸上散发着热气,“我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本来已经下山了,听说您老人家在这里,我们又赶了上来。”
  “复旦大学什么系呀?”小平同志高声地问,“是考进来的吗?”
  “是考进来的,念的新闻系。”
  “啊,难怪消息这样灵通。”小平同志风趣地说。
  过一会又赶上两个女青年,小平同志同她们热情地握了握手:“你们好哇!”
  “邓伯伯好,请邓伯伯给我们签个字吧!”女青年拿出了她们的学生证。
  “你们三个人,四个学生证?”小平同志笑着问。
  “我们有一位男同学,发扬风格,留在下面帮我们看东西。这个学生证是他让我们代请您老人家签字的。”姑娘们解释着,大家听了都爽朗地笑了起来。
  “怪不得三个人有四个学生证。”小平同志一边签字,一边幽默地说:“女娃登山赛过男娃喽!”
  “谢谢邓伯伯。”姑娘们接过学生证,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还想占用您老人家一点时间,合个影行吗?”
  “好哇,我们难得遇到一次嘛。”小平同大家高兴地说。
  “谢谢邓伯伯,邓伯伯再见。”合影后,姑娘们喜盈盈地说:“祝邓伯伯身体健康。”●
  (文涛辑)
  (相关资料详见《回忆邓小平》、《邓小平生平全纪录》,《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1.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2.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3.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4.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5.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6. 张金才: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陈云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9. 张金才:邓小平和陈云对“大跃进”的认识
    10.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对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