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学界解读
李捷:十八大首次将居民收入翻番写入党代会报告
发布时间: 2012-12-20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2012-12-12
  字体:(     ) 关闭窗口

李捷:十八大首次将居民收入翻番写入党代会报告 对小康社会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回答了人民的热切新期待,回应了之前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担忧,即改革是否动力不足、后劲不足等

  十八大报告对于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总布局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方面特别引人关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首先,十八大报告把深化改革开放对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这说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推动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没有改革开放什么都谈不上。这也解决了之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担忧,即改革是否动力不足、后劲不足等。这次报告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了人民的热切新期待,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

  其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体制机制对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解决了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还要使其落实到体制机制上。十八大报告除了对各个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具体要求之外,还就制度建设专门提出:“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中,特别提出了制度的更加定型。对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仍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国家而言,制度定型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又是必要的。首先,各种制度必须较为完备,不完备不可能定型;其次,必须强调制度的刚性,这意味着领导指示、 “红头文件”等都要服从于制度。具体来看,报告中也讲到了各方面制度,例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等。可以预见,在此基础上,随着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会大踏步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不断展现。

对小康社会的新论断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 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两个“翻一番”,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 2010年翻一番。党面向新阶段对奋斗目标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

  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其中蕴含深意。

  首先,说明党中央对国内经济社会建设情况作出了一个新的重大判断。

  报告开篇提出,十八大 “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怎么理解“决定性阶段”?

  第一,经过过去10年乃至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发展的 征程 , 从来 没 有像 今 天这 样,仅用10年就实现了一个跨越。过去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我们面对的新问题也不少,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其解决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在增加。

  第二,从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表来看,接下来的10年是能否实现小康社会预定目标的重要阶段。十六大时,党中央判断中国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这个判断,十六大提出,要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已经走过10年,我们设立的目标也提前实现了。接下来的10年,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10年。能不能建成,关键就在这10年里。

  第三,基于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和不断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清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说明两点:第一,前10年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表明决心,未来10年一定要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础。

  其次,说明党中央面向新阶段对目标内涵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基于十六大以来5年发展比预想得要快、要好的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础上对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把握更为全面深刻,提出了两个 “翻一番”,即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可以说,这两个 “翻一番”,更好地平衡了物质建设与改善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在国民经济指标体系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它纠正了一个思想偏差,不唯GDP,同时肯定GDP的基础作用。要认识到,经济总量的发展,是解决民生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总量递增和一定的发展速度,解决其他问题都不行,例如,就业问题解决不了,收入也提高不了。所以,要肯定GDP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的作用,但不能唯GDP。同时,两个 “翻一番”又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解决民生方面,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人民富裕幸福一直以来都是党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量化这个目标仍然是一道难题。十八大在这方面形成了突破和创新。这也是第一次在全党的奋斗目标上,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所以说,两个 “翻一番”体现了科学发展的 “两点论”,既有经济总量的发展,又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而且其中还暗含着一个思想,就是经济总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同比同期增长。我们常讲,科学发展最终要落脚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发展改革的成果要让人民共享,但如何最终落实我们还依然在不断探索。大会报告中的两个 “翻一番”,显现出这一探索的成绩。发展的本身就意味着既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也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落到实处,要落实到两个 “翻一番”,关键在于今后要加深认识,要把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回答了人民的热切新期待,回应了之前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担忧,即改革是否动力不足、后劲不足等

  十八大报告对于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总布局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方面特别引人关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首先,十八大报告把深化改革开放对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这说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推动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没有改革开放什么都谈不上。这也解决了之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担忧,即改革是否动力不足、后劲不足等。这次报告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了人民的热切新期待,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

  其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体制机制对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解决了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还要使其落实到体制机制上。十八大报告除了对各个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具体要求之外,还就制度建设专门提出:“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中,特别提出了制度的更加定型。对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仍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国家而言,制度定型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又是必要的。首先,各种制度必须较为完备,不完备不可能定型;其次,必须强调制度的刚性,这意味着领导指示、 “红头文件”等都要服从于制度。具体来看,报告中也讲到了各方面制度,例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等。可以预见,在此基础上,随着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会大踏步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不断展现。

  

[责任编辑:赵进]
    1. 农业产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安庆天:深入理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3.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5.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部署
    7.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8.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9. 李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
    10. 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