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媒体视角
杜飞进:十八大报告中的72个“第一次”
发布时间: 2013-05-09    作者:杜飞进    来源:人民论坛 2013-02-12
  字体:(     ) 关闭窗口

  1.第一次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论断。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论断。

  2.第一次提出“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时代任务。十六大报告提出,进入21世纪我们党所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3.第一次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概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首次进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此外,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还增加了“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和“执法司法”三项,彰显了党对人民美好未来的高度关切。

  4.第一次用三个“上一个大台阶”高度概括了国家面貌的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5.第一次用三个“靠的是”对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新的概括。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新的概括,“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6.第一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第一次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一新的重大命题。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均进一步强调了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是对三大规律的重要补充。

  8.第一次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的要求。这表明经过十年的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已发展为全面的指导思想。

  9.第一次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四个更加自觉”。一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0.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第一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的思想。

  12.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结论。

  13.第一次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4.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5.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从而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有机构成,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16.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第一次提出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的要求。“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18.第一次用“八个必须坚持”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简而言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了建设主体,“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明确了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明确了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明确了内在要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明确了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明确了本质属性,“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明确了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明确了领导核心。

  19.第一次提出“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20.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八大报告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1.第一次提出“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的改革要求。其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围绕这一目标,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

  22.第一次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论断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3.第一次用“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依靠”全面阐释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24.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并阐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是在新形势下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这需要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5.第一次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的论断。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还存在很多制约科学发展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26.第一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7.第一次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角度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全面部署。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最早由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提法,并首次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全面部署。

  28.第一次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论断。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举措,着眼于对农民权益的充分保障,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具体内容,必将更加切实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9.第一次明确提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这四个定语,不仅揭示了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而且明确了以工促农的结果是城乡互惠,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既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又能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以城带乡的结果是城乡一体,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0.第一次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任务。十七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1.第一次用“三个更加注重”描绘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2.第一次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全面勾画出政治体制改革路线图。十八大报告勾画出的路线图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3.第一次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的要求。报告还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提高专职委员比例”等。

  34.第一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对欧美国家来说是一种正在讨论和研究的新的民主形式,用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之所在。

  35.第一次提出“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要求。

  36.第一次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论断,并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将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应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和形式。

  37.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并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八大报告用四个定语从政府职能、政府结构、政府效能、人民满意程度四个方面全面界定了服务型政府的特征,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

  38.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对于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于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对于强化领导责任、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及时纠正错误决策和挽回损失,对于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39.第一次提出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的论断。十八大报告指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40.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41.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论断。为此,应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两个方面下工夫,“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42.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角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要求。十八大报告还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43.第一次用“三个倡导”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部署。十八大报告以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4.第一次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并对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了全面部署。

  45.第一次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内容”的论断。十八大报告对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文化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等,都是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文化生产和提供领域的新体现。

  46.第一次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的论断。十八大报告深刻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的论断,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新要求、新部署,比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原则,“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等等。

  47.第一次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8.第一次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社会建设总体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将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49.第一次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到新的重要位置。十七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将其提到加强社会建设重要任务的高度,作为教育建设内容的领句提出来。

  50.第一次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目标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51.第一次用“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提出增加居民收入的具体目标和举措。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分别是由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八大报告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

  52.第一次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机制”和“再分配机制”的内容,发展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理念。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报告还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理念进步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进而指出:“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

  53.第一次提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的论断。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最基本社会保障的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保障明确为“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

  54.第一次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任务。

  55.第一次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胡锦涛在2011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重大命题。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是第一次。

  56.第一次系统提出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根本目的和总体思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明确了生态文明理念、目标和总体思路等。

  57.第一次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主要任务包括:(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58.第一次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9.第一次提出“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的论断。

  60.第一次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的论断。十八大报告还深刻指出:“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为推进和平统一进程指出了现实路径。

  61.第一次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主张,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本着这样的主张,十八大郑重表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2.第一次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党的建设总体任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突出强调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大报告将其作为党的建设总体任务提出来。按照十八大报告的部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准确把握“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五个建设”、“四自能力”和“三型政党”。

  63.第一次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严峻的、复杂的,一些党员干部受到腐朽思想的影响,理想信念有所动摇,由此而产生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削弱了党的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繁重。

  64.第一次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这一问题,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65.第一次将“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十八大报告进一步突出强调落实党员“四项权利”,充分表现了我们党将党内民主视为党的生命,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决心。

  66.第一次提出“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还提出了“四个坚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67.第一次提出“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68.第一次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要求,强调“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是对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要求的深化。

  69.第一次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概念,并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起来,作为新的伟大工程五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这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表明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70.第一次提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论断。十八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71.第一次提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四个意识”是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72.第一次将“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要求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十八大将这一要求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不仅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的极端关切。

    1. 论中国共产党强军思想的演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