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变迁及其历史内涵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叶明勇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以工补农、反哺农业是新世纪农业转变的重要特征,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展开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者转变成受政府补贴的对象。

  农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一大特征是农业税。农业税条例是1958年开始施行的,现行的农业税实际上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我国的农业税是按照农作物的计税土地面积、常年产量和规定的税率依法征收的,其中计税土地以农民第二轮承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为依据,其他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为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常年产量以1998年前5年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确定。实行差别比例税率,最高不超过7%。农业税附加按正税的20%征收,两项合计为84%。从表面上看农业税并不高,但这是针对具有总收入性质的“常年产量”计算的,如按商品量特别是纯收益计算,其比例是相当高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农民读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假定农产品的商品率是50%,如果把我国按土地的常年产量征收的农业税换算为按商品征税,其实际税率则是168%。如果再考虑农民在购进农用生产资料时其中所含的增值税不能抵扣这一因素,据国家税务局估算,实际农产品增值税税负要达到19%。而对比工业品,增值税一般税率是17%。农产品增值税率比工业品高,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以西欧一些国家为例,其农业增值税税率大都在20%以内,但如果考虑政府对农业的优惠,农业实际负担的增值税税率法国为7%,德国为65%,意大利为2%,卢森堡为5%,荷兰为4%,奥地利和比利时为6%。菲律宾、土耳其等国对农业则实施零增值税率。应当说,在以往农业税制下,中国农民承担了非常高的税负,已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蔡建文:《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2003年12月31日,中央下发2004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提出,2004年农业税率总体上降低1%,这意味着农民减少农业税负担70亿元。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宣布,5年内取消农业税。为此,国务院决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其他11个粮食主产省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由此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免征农业税。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66亿元,为我国建国以来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积累。进入2000年后,一些省市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5年内取消农业税。”此后,全国减免农业税的步伐加快,截至2005年,有26个省(区、市)宣布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直接受惠300多亿元。本书编写组编《2005中国发展目标与任务》,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标志着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

  2006年,国家财政安排各项农业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各种补贴。资金3105亿元,据估算,全国约有72亿农民从中受益。同年,在国务院的部署下,中央财政还新增补贴资金120亿元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农资综合直补。2006年对种粮农民补贴总额达到262亿元,其中:粮食直补142亿元,农资综合直补120亿元,较上年增加98%。从2004年开始实施粮食直补以来,三年累计补贴种粮农民510亿元。财政部:《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力度》,2007年6月13日,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ztzl/czsy/content_646790htm。

  中央这一系列措施是和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的。从理论上讲,当一国农业在GDP中的贡献率降到25%以下、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份额超过35%、人均GDP(按1980年美元计算)超过800美元,就应该从以农养工的“剥夺农业时代”状态过渡到以工养农的“反哺农业时代”。在我国,以上三个数字在2002年就分别达到了145%、391%、近1000美元,反哺农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再加上农业税在财政收入中的份额已经降低到3%以下,农业税占县乡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到13%以下,逐步取消农业税已经不会动摇财政的根基。

  随后,针对农业发展问题,中央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了相关目标。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3页。

  这些新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农村经济将迈向现代化这样一个全新的转型过程。

  总之,进入新世纪后,农村改革不断深化。2004~2009年,中央连续下发6个“一号文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农村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农村现代化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 城市化与乡土社会变迁研究路径探析
    2. 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对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的影响
    3.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流变
    4. 中国互联网监管的变迁、挑战与现代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