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个时期的自然灾害和决策错误持续时间、影响程度不同。
1959年-1961年连续三年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其损害力及致使人类承受灾难能力的衰减,绝非算数级数,而是成几何级数。而1978年的灾害虽然严重,只集中在一年,1977年和1979年自然灾害属于轻度和中上度。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一直持续了三年,有的“左”的政策到1962年才全面纠正。而1978年开始的“跃进”只实行了不到一年就得到抑止。而且,由于国际环境和思路的变化,1978年“跃进”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大量引进外资,以后分期偿还。虽然超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对农业影响不是很大。
最后,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
四、两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力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见下表:
1957~1962、1978两个时期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表
年份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千瓦)灌溉面积
(千公顷)化肥施用量
(万吨)农村用电量
(亿千瓦小时)1957 121 27339 373 14 1962 757 30545 662 161 1978 11750 44965 884 2531
由上表可见,1978年与1957、1962年相比,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是巨大的。从70年代初期起,在“农业学大寨”的背景下,全国掀起了一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高潮,取得了重要成就。据统计,1978年与1957年相比,全国农田机耕面积增加144倍;机电排灌面积增加197倍,占总面积比例由44%上升到555%。虽然这一时期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也出现了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现象,但总的说来,成绩是主要的,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上了一个大台阶,“因此可以说,从70年代开始,我国灾害防御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减轻自然灾害报告》,1994年5月日本横滨联合国减灾大会中国政府文件。。直到进入21世纪,中国现有水利设施的80%以上仍然是70年代以前修建的新华社2000年6月10日讯。。
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很大改善。袁隆平等人于1973年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开始在南方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76~1987年,全国累计种植面积1066亿亩,平均每亩增产1083公斤,共增产11545万吨。改革耕作栽培制度也取得很大成效,70年代起北方扩大夏播作物复种面积,将两年三熟改为一年两熟;南方发展双季稻,到1977年比1965年面积增长725%。1965~1977年累计增产稻谷4085万吨,其中靠提高复种增产的占30%《当代中国的农作物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页。。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的大幅度提高,1978年与1957年相比,由每亩98公斤提高到169公斤,增产724%。
综上所述,我们对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成因,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评价立场——应当将自然灾害和决策错误的作用结合进行分析,否认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
三、以粮食为指数分析自然灾害和决策错误的影响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