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李成武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院系调整影响的研究

  1. 院系调整有得有失,有利有弊

  这种观点认为院系调整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第一,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第二,扩大了高校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第三,国家迫切需要的系科或专业得到加强。第四,加强了内地高等院校的建设,有力地支援了中西部的经济建设。

  而院系调整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院系调整在坚决改革旧高等教育的同时,没有注意保留其合理、可用的部分,出现了全盘否定的错误倾向。第二,在学习前苏联教育经验的过程中,不注意结合我国实际,出现了较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

  2. 院系调整弊大于利

  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院系调整中对综合性大学的拆分、对某些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等)的取消、对高校管理体制的改变等方面。认为对综合性大学的拆分使得中国原有的综合性大学实际上变成了文理学院,造成了院系调整后中国没有一所实际意义上的大学,“完整意义上的大学,自此从中国历史上基本消失。世人所谓大学,实质上不过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学校而已”。李刚:《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中国改革》2003年第8期。

  有人则从近百年来世界重大创造发明都没有出现在中国、青少年奥林匹克竞赛我国屡屡夺冠,而诺贝尔奖至今尚未出现,以及社会上违反科学、违反伦理道德的事件层出不穷等三方面切入思考,反思我国教育出现的问题。指出按照苏联模式在1952年所进行的院系调整,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潘际銮:《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10期。

  3. 院系调整是必要的,但是院系调整的指导思想却是错误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这次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是必要的,合并或撤消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大学或学院,调整一些大学或独立学院的科系设置,都是正确的。但进行院系调整的指导思想却是错误的,所采取的高校体制更是违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型与研究型的趋势的。”刘敬坤、徐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下),《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 院系调整是不必要的

  有的学者指出,院系调整是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其基本特点是照搬苏联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结合我国当前的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再冷静地思考这次调整,可以看出,这次调整照搬苏联高等学校的经验,脱离我国国情,抛弃我国自己创办高等教育的经验,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主动积极地发展,造成了不少损失。熊明安:《我国高等学校几次重大调整的回顾与评价》,《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

  5. 院系调整对某一地区、某一学科高等教育的影响

  在对山西院系调整的研究中,研究者认为院系调整对山西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山西在院系调整中把当时山西唯一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办学实力的山西大学分设为几个独立专门学院,一些系科划归外省院校,使后来的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困难,总体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赵存存、柳春元:《五十年代初山西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及其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湖北的院系调整带有和全国一样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汉大学的发展。郑刚、余子侠:《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高校的院系调整及其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有人认为,院系调整对陕西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徐智德:《新中国初期的院系调整促进陕西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有的研究者就从工科发展的角度,对院系调整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吴连海:《建国初十年高校院系调整对我国工科教育的积极影响》,《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有趣的是,另一篇研究院系调整对化学学科的影响,却得出了与上文颇不一致的结论。张藜:《五十年代初院系调整对我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年第2期。

  此外,近来还有人研究院系调整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影响。王红岩:《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中高等师范院校改革评介》,《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四、院系调整与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对比的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