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李成武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一、对院系调整历史过程的研究

  关于院系调整的历史过程,目前学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即“三阶段说”段丽华、韩国海:《略论我国50年代院系调整》,《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焦金波、李宝玉:《建国初期我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得与失》,《南都学坛》2000年第3期;曲铁华、梁清:《我国50年代院系调整及其反思》,《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焦金波:《建国初期我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历史启示》,《学术界》2005年第5期;、“四阶段说”王璞:《对我国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得失分析》,《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许爱凤,杨德才:《新中国高等教育两次改革与调整之个性比较》,《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五阶段说”徐东:《毛泽东与建国初期我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4期。等。

  三阶段说认为院系调整是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的:初步展开阶段(19491951年);全面展开阶段(19521953年);补充调整阶段(19561957年)。

  四阶段说将院系调整的过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小范围调整(1949年底~195111月);全国专门院校调整(195111月~19527月);全国院系大调整(19527月~195312月);继续调整(1955年初~1957年)。王璞:《对我国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得失分析》,《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

  五阶段说认为院系调整应该分为五个阶段,即局部调整(1949年底~195111月);专门院校调整(195111月~19527月);全面调整(19527月~19529月);继续调整(195310月~1953年底);战略转移调整(19561957年)。徐东:《毛泽东与建国初期我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4期。

  除了上述按时间划分院系调整的阶段外,还有人按调整的内容将调整过程分为“院校调整”、“系科专业调整”和“学校布局调整”三部分。熊明安:《我国高等学校几次重大调整的回顾与评价》,《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任一明、熊明安:《新中国成立50年间高等学校几次重大调整简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由于院系调整涉及的问题不是很敏感,有大量档案资料在关于院系调整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都查阅了教育部的有关档案或有关大学的校史档案,例如王红岩:《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历史考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月。可供查阅,有关部门也公布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文献选载(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三年)》,《党的文献》2002年第6期。,有的学者还整理出相关的大事记邱雁、杨新:《解放初院系调整大事记(19491953)》,《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第4期。,这些都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院系调整原因的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