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沈宗武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国政界和理论界历来有新中国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说法,有时甚至说新中国建国前八年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从宏观上讲,这一提法无疑是正确的。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一论断还需要深化为对有关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等问题的具体分析。只有做到这一点,关于新中国曾经学习苏联模式的说法才具备科学的学理基础。然而,综观多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有关研究却多半停留在政治定性的层面,较少有人作出具体、详尽、系统的阐发。如今,在探寻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源头和出路时,在探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过失时,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时,我们发现这一问题乃是迫切需要作出清楚分析的问题。因为认不清过去就无法很好地理解现实。在此,笔者不揣冒昧,撰写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一、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

  简而言之,苏联模式是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概况看,它既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有自身的具体体制。其中,实行公有制,对经济生活进行计划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等,是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通过指令性计划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生活,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一党制,执政党对社会生活进行高度集中的领导等,是苏联模式自身的体制特征。苏联模式在苏联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它的实行使苏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工业化成就,取得了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伟大胜利。凭借其创造过伟大成就的形象,苏联模式对世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曾经成为二战后世界各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学习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大多在实践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学习苏联模式的具体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也不例外。

  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来看,新中国所以学习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出于下列两方面原因。

  其一,在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学习苏联模式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新中国建立后,如同苏俄(苏联)初创时一样,我国也存在着先进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党提出了尽快创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经济、文化条件的现实要求。在这种处境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础上,尽快提高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争取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必备的物质文化条件。事实上,苏联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处境,苏联模式的创立和实践恰恰帮助苏联完成了在社会主义先进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尽快提高物质文化水平的重任。十月革命后,面对落后经济、文化水平与先进政治制度的矛盾,列宁说,“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其后,斯大林关于“苏维埃政权必须在所谓‘空地上’创造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的观点及其实践,可以说是对列宁这一精神的继承。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集中全国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很快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所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苏联在胜利地奠定了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全面催熟了苏联模式。因此,在相似任务——在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础上尽快提高物质文化水平面前,苏联模式作为成功的先例,理所当然成为后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光辉榜样。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就是要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其实也可以看做是要在先进政治制度基础上尽快提高经济文化水平的设想。这种设想与列宁、斯大林的上述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苏联模式的指导理论具有明确的共性。于是,当新中国社会提出与苏联初创时期相似的尽快提高物质文化水平的任务时,中国人民自愿走上了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期望创造出非凡的物质文化成就,尽快具备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物质、文化条件。

  其二,在受资本主义封锁的处境下,学习苏联模式是中国抵御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寻求苏联援助的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时,国际上存在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国内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集团与国民党领导的反动武装集团的尖锐对立和斗争。国民党是在美国的支持下进行内战、独裁活动的。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自力更生,但也是与国际上的尤其是苏联的援助分不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建立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刻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试图迫使新中国就范。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站定“一边倒”的国际政治立场后,中国争取到了可靠的同盟军,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轻举妄动,有效地化解了帝国主义封锁带来的威胁。不仅如此,“一边倒”的国策还为中国争取苏联援助奠定了基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形成后,中国代表团赶赴莫斯科征询苏联政府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商请苏联对我国提供援助和指导。斯大林本人对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并表示要帮助设计一些企业和提供一些设备。之后,苏联政府对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许多建议,派来3000多名专家,承担了156项骨干工程的援建工作。这些援助既为中国奠定了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基础,也使中国成功地建立起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雏形。从这个时期国际邦交的总体形势看,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化解帝国主义封锁的武器,也是中国学习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起点。在“一边倒”的过程中,中国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学习苏联模式的道路。

  在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就生动地指出,“社会主义胜利建设的苏联”是我们“向前发展的活榜样”,“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这等于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抉择。

  二、对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过程的考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