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共中央对金融问题的认识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钟瑛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许多经济学家对金融的重要性做过精辟的论述,但在中国改革开放及经济转轨时期,邓小平的上述著名论断却对中国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再次印证了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金融危机的破坏力不亚于核武器。韩国在1996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0610美元,到1997年底1998年初,就只剩下6000多美元了。试想有哪种武器的破坏力能使一国的人均GDP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下降了40%?可见,如果金融出问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是核心,但同时又蕴涵着高风险。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任何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金融运行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涉及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在这里,我们研究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这些重大问题,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维护和发展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在当前,在各种思潮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候,研究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能从先验的理论、原则出发,只能从实际出发。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金融建立起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比较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起了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等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但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仍然还滞后于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结合党中央对金融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党中央的经济决策调整,来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于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1979年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我国的银行业主要采用“大一统”的金融模式。那时金融业的特点是机构单一,业务范围狭窄,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占据支配地位,基本上是办理绝大多数金融业务的垄断性银行。其他两家银行即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是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专业部门来办理业务的。而且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系统比较小,是财政的从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高,作用自然也就发挥得不够充分。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所讲的,过去的银行不是真正的银行,是会计出纳,是货币发行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专业部门的主要职能仅限于企业交易的结算、管理不属于财政拨款的那一部分流动资金和短期投资以及吸收储蓄,金融机构的媒介功能十分有限。计划外的银行贷款仅限于那些临时性和突发性的资金需求。银行贷款一般是短期的,计收利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使企业更加有效地使用资金。工业利润是政府储蓄的主要来源,个人储蓄存款的规模很小。在1979年,个人储蓄存款仅占当年GDP的10%,国内贷款的20.5%。到1976年,经过拨乱反正,中国人民银行从财政部门独立出来,银行体系及其基本职能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加强,但仍然是兼有中央银行职能和商业银行职能的“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12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银行应该抓经济……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这就是说,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已经认识到了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此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其他领域的展开,财政在我国投融资体制中的作用相对弱化,银行的作用则逐渐加强。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新时期。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贷、结算和现金支付的中心。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决定金融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和不断深化,客观上要求金融体制尽快作出相应改革。这体现在:首先,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筹集和运用资金的办法;其次,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银行为搞活经济创造条件;第三,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金融宏观调控。经济体制改革向金融提出的这些要求以及改革所带来的新情况,有效地启动和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金融制度改革的准备和起步阶段,大体为1979-1992年;第二个阶段就是我国金融制度向市场金融制度转变的探索阶段,大体为1993-1997年;第三个阶段是我国金融制度变革进入市场金融制度框架的调整和充实阶段,大体为1998-2001年。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1979-1992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