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姬文波    来源: 2009-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1983年夏,新任国防部长不久的张爱萍将军邀请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张爱萍回忆说:当时,……苏联和越南对我南北夹攻,苏联在国际上疯狂推行其霸权主义,在我边境陈兵百万。美国,自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先后签订公报和“八·一七”公报,双方关系得到了改善,尽管两国军队尚未接触,但已有交往的基础,且有利益相关。如果我们与美军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既能推动军事技术上的合作,以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建设;也能引起第二世界国家的重视。基于这些考虑,我决定近时期军事外交工作的重点放在疏通中美两军关系、加强其交往、争取军事技术合作上。张爱萍谈话记录(1996年9月27日)。

  1983年9月25日,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问中国,恢复了中断3年的中美官方军事联系。访问期间,温伯格与张爱萍相互欣赏,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在与张爱萍谈到军事技术转让问题时,鉴于中国方面于1981年6月曾给美国列有要求提供的若干项的一个清单,温伯格讲了其中多少项可以解决后,又谈到美国技术转让的基本政策。温伯格对加强中美军事关系态度积极。东方鹤:《张爱萍传》,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1~1052页。

  中美双方随后就确定了进行军事技术合作的原则。随后,双方成立了参谋级别的中美军事技术合作工作组,继续进行了讨论,并决定中方派出考察组赴美国考察。会后,中方即组成以张品为组长,贺平、贺鹏飞参加的三人小组,先头赴美考察。同上书,第1054页。

  1984年3月下旬,根据中国要求出售火炮、反坦克武器和防空系统的信函,[美]卡斯珀·温伯格:《在五角大楼关键的七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页。双方达成协议。美国同意向中国转让火炮、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并大致确定向中国出售的武器和转让的技术用于以下四个方面:反坦克、火炮弹药、防空雷达和导弹、岸舰反潜艇战。

  1984年6月,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回访美国,受到美方热情接待。6月12日,里根签署了同意中国享受“对外军事销售”(FMS)待遇的文件,这样就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国在美国对外军事销售和技术转让中的地位。自此,中国购买有关军事设备和技术转让项目,无需再经过美国会批准。东方鹤:《张爱萍传》,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8页。里根在与张爱萍会面时表示,“我们是把中国作为不结盟的朋友看待的”。同上书,第1063页。访美期间,张爱萍与温伯格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这一备忘录阐明了两国未来军事技术合作的基本原则。双方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提到三项特殊计划:生产一种用以对付中苏边境大量苏联坦克的反坦克导弹;制造重型火炮及弹药;为中国“旧式的歼8截击机发展成套的电子设备”。[美]卡斯珀·温伯格:《在五角大楼关键的七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207页。此后,在两国国防部长互访后,两国军方的各个方面领导人的互访更加频繁。其中包括:1984年8月,美国海军部长莱曼访华,11月,中国海军副参谋长陈裕铭访美。1985年1月中旬,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维西上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克劳海军上将访华,这是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级别的美国军官。1月底2月初,美国负责工程的海军部长助理梅尔文·佩斯利访华。10月初,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访华。这样,两国的军事交流扩大到了海陆空三军。11月,中国海军司令刘华清访美。

  两国军事交流与合作以高层领导频繁互访为契机,签订大量合作协议,两军军事技术合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三、中国与西欧国家军事技术合作的展开

  相比较中美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坎坎坷坷,一波三折,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则较为顺利。主要原因是西欧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积极合作的态度,政治上的阻力小。早在70年代初中期,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就已取得一定突破,如在1975年12月13日,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引进英国斯贝军用发动机专利合同(斯贝发动机,中国型号定名为“涡扇9”,配装中国“飞豹”战机),合同金额5亿英镑。

  美国对中欧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采取了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1979年1月,卡特总统同英国、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在瓜德罗普岛进行过一次非正式讨论,卡特总统表示,在中国购买武器问题上,西方采取松动态度,我们不会不高兴的。1979年4月底,布朗和布热津斯基说服了万斯,要他告诉英国人,“我们不反对他们向中国出售武器,希望他们不要把这种买卖提请巴黎统筹委员会批准,在那里可能会引起争论。”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美中建交前后——卡特、布热津斯基和万斯的回忆》,时事出版社1984年版,第97页。

  虽然中国一直倾向于向美国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但由于中美军事关系长期没有突破,中国只能面对现实,转向西欧寻求合作。1978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三机部工作汇报时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按现在这个速度不行,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美国的买不来,就到西欧去买,然后在引进、吃透的基础上再发展。”同年11月,吕东部长率段子俊、陈少中、徐昌裕副部长以及国防工办、空军、海军和企业家、专家等代表团到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访问、参观及考察,并与有关外国厂商进行了商谈。《歼—7M研发及出口经验总结》,《航空档案》2007第5期。这是有史以来航空工业部部长到西方的第一次考察,考察中决定首先从西欧引进电子火控设备,以提高我们航空电子的起点。屠基达:《逼上梁山背水一战——歼—7M型飞机诞生记》,《航空档案》2005年第7期。1978年11月6~17日,国防科委副主任刘华清陪同王震副总理出访英国,目的在于了解英国工业发展情况,探讨引进英国的民用和军用技术,加强两国、两军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派刘华清同行,主要侧重于调研和探讨军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问题。访英期间,代表团参观了一些国防工厂和研究单位,与英国有关方面探讨了引进问题,签署了科技合作项目报告书。回国后,刘华清写了《英国军工技术和引进其技术的意见》,就引进国外先进军事装备技术问题的进一步落实提出7点建议。12月19日,张爱萍同意刘提出的建议。《刘华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378页。

  在改革开放初期,英国是中国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最重要的伙伴。

  首先是空军电子装备的引进。1979年5月30日,三、四机部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报告,从英国引进电子火控系统改装歼—7、歼—8飞机。6月6日,王震副总理、邓小平副主席等中央领导批示“同意”。于是,1979年7月4日至8月9日,以陈少中副部长为团长,偕同孙肇卿、屠基达等30人考察团赴英国,分别与马可尼、史密斯、费伦蒂三家公司,就歼—7、歼—8飞机改装问题进行具体商谈,双方明确了改装机载电子、火控系统各部件的主要性能和装机技术要求。初步商定引进马可尼和史密斯的7项电子设备改装歼—7飞机的时间表及费用。1980年3月27日至4月5日在上海英国设备展览会期间,吕东部长、段子俊、陈少中副部长会见了英国国防大臣皮姆等人,就中国从英国引进先进航空设备等问题进行高一级的会谈。1980年6月30日,由段子俊副部长、国防工办叶正大副主任带队,空军、总参和三、四机部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到英国参加第10轮谈判。双方正式签订了马可尼公司和中航技公司合作改装歼—7飞机,并提供平视显示、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据计算机、通讯电台、照相枪等6项电子火控设备和支援合同;史密斯公司和中航技公司签订雷达高度表供货合同;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飞机。1980年7月31日中国政府批准上述两项合同。9月1日付给英方预付款,合同正式开始执行。《歼—7M研发及出口经验总结》,《航空档案》2007年第5期。

  中国与英国谈判的另外一个重要项目是海军051型驱逐舰的现代化改装。在1978年王震、张爱萍访问英国、意大利的基础上,1979年2、3月,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柴树藩和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分别率中国造船技术考察组和中国海军技术考察组先后访问了英国、法国,并提出从英国引进技术改装和新建驱逐舰的建议。经总参谋部、国防工办报请王震副总理同意,并呈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英合作改装051S驱逐舰工程(简称051S工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项目。1979年10月,由张爱萍、洪学智、刘华清、邹家华签报的向总参谋部、国防工办《关于从英国引进技术改装和新建驱逐舰请示》,经邓小平、李先念等四位党中央领导和徐向前、聂荣臻两位军委副主席批阅同意。1979年12月,张爱萍向中央建议,不买鸥式飞机,专谈合作改装051驱逐舰,这样对我在南海与越南斗争也是需要的。1980年1月,邓小平再次批示,同意张爱萍同志意见。1980年7月,总参谋部、国防工办又将051S工程的实施方案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赵紫阳、万里、薄一波、姚依林等七位国务院领导和杨得志、耿陇等五位军委常委批示同意,并指示抓紧进行。《回忆中英两国合作改装051S驱逐舰工程》,摘自赖坚、余森、夏桐、潘镜英、朱继周:《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驱逐舰史料集(1950—1989)》。

    1. 改革开放初期党应对执政考验、化解执政风险的经验与启示
    2. 欧阳雪梅:胡乔木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贡献
    3. 改革开放初期的陈云与邓小平
    4. 王蕾:陈云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执政骨干队伍建设
    5. 俄媒详解中国军工进步 俄造船厂相比只能哭泣
    6. 国防部答记者问:中国军队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