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科学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9-29    作者:沙健孙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8-22
  字体:(     ) 关闭窗口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来,已经30年过去了。决议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结论,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这个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指出:它的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决议明确指出:必须维护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的崇高的历史地位;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2]。

 

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这确实“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1](p299)。决议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为统一人们的思想,维护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为保持和巩固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为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和思想基础。这个历史作用是很了不起的,对照一下苏联的有关情况,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美国的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曾经建议苏联的自由化分子集中力量攻击和丑化斯大林,批判“斯大林主义”。他认为,一旦把斯大林全盘否定了,苏联共产党、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就站不住脚,苏共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就会失去历史的依据。苏联的自由化分子正是按照这个反共战略,在戈尔巴乔夫、雅可夫列夫等的支持下,从历史问题上打开突破口,展开反共反社会主义活动,从而导致苏共解体、苏联垮台的。这实在是一个深刻的严重的教训。记得在1991年全国党史工作座谈会上,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乔木、薄一波曾联系苏联的这个教训,讲了《历史决议》的极端重要性。薄一波说:“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像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那样,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搞什么所谓的‘新思维’、‘公开性’,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说得一无是处,那将是一种什么局面?!只能是天下大乱,人民遭殃。”这是讲得很对的。

 

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中央曾经希望,决议“能使大家的认识一致,不再发生大的分歧”。应当说,这个要求基本上达到了。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对这种情况并不甘心。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践行布热津斯基给他们提示的反共战略,不遗余力地做“非毛化”的文章。早就有人公开说过,必须“清算毛泽东主义”、“消除毛泽东主义的影响”,否则“我们将不能越过前面的这堵墙,并且向前进”。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确立起来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奠定基础的,这些人既然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他们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视为一堵必须推倒的拦路墙,也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了。

 

应当指出,《历史决议》所肯定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的反映。因为正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胜利地进行了三项伟大的事业:第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受尽压迫和欺凌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在世界上站立了起来;第二,采取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地确立起来,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第三,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基本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原先那种极度贫困落后的面貌,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的前提。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

 

不过,我们还是应当看到,他们在政治思想领域中持续掀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这种情况警示我们:坚持《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结论,至今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政治课题,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美国《科学》杂志主编撰文赞叹李克强科学理念
    2. 从国际社会的评价看香港回归15年来的科技创新发展
    3. 张德江: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4. 规划引领 科学布局——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加快推进
    5. 党的历史是形成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历史
    6.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7.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书写党的历史
    8.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培林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9.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学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