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辉煌十一五·2006-2010)
发布时间: 2010-10-18    作者:朱剑红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每一个政策都有苦和乐伴随,每一个措施都有得与失碰撞……走进“十一五”,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走进了攻坚阶段。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制约“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各种难题,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任务,都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走过“十一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又推向深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进。

  新起点,新突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也许人们还记得,2008年有一个词汇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大部制改革”。

  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改革。被社会各界形象地称为“大部制改革”的这次改革,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从1982年到2003年,国务院机构进行了5次改革,机构的数量大大减少,政府职能逐渐从管理计划经济转向了管理市场经济。“十一五”时期,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2008年的改革将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8个调整为27个,虽然数量变化不大,但意义深远,“大部制改革”被誉为政府改革的新起点、新突破口。

  走过“十一五”,转变政府职能在多方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审核又取消和调整了188项审批事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施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健全。《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政府投资条例等正在研究制订,核准制、备案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1. 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改革和中国模式的讨论述要
    2. 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3. 转型升级必须有拼劲
    4. 解决“陪而不审” 的三个关键环节
    5. 抓好关键环节 务求创新实效
    6. 发改委: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7. 发扬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关键环节
    8.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9. 发展创新设计势在必行
    10. 关键是按下改革“快进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