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李捷:把国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 2013-03-04    作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03-04
  字体:(     ) 关闭窗口
  嘉宾介绍:李捷,男,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兼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和生平研究分会会长、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和生平研究分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毛泽东生平和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著有《李捷自选集》、《国史静思录》,编著《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多部中共文献资料,《毛泽东传》的主要撰写者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学概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首席专家。
  担任政协委员使命重大
  记者:李委员,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首先要祝贺您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能否给我们谈一谈您当选的感受?
  李捷:我当选时是非常兴奋的。首先我要感谢人民的重托,让我能够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对我的信任,也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位学者和全体职工对我的信任。在兴奋之余,我感到除了重托,背后也有强大的后盾。说到重托,肯定是社科界的重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托,所以我一定要不辱使命,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我还是有底气的,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中了中国社会科学界的精英。我个人的能力、学识都有限,但是我有这样一个大舞台作为支撑,可以向他们求教,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和智慧,我相信我一定能够不辱使命。
  同时,我也感到担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意义格外重大。因为这次换届正好在十八大召开之后。新一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又提出了“中国梦”这样一个宏伟构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近期是两个一百年的设想,即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目标是振奋人心的。今年的“两会”恰恰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能够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建言献策,我认为使命重大。
  把国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今天下午第十二届一次会议就要开幕了,请问李委员,您有哪些提案或建议?
  李捷:院党组非常重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工作,所以在我们参会之前专门开了一个议案提案座谈会。当时有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我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听,边听边考虑我应当提什么样的提案。新任的政协委员有一个学习班,由履职比较好的政协委员介绍怎么做政协委员发言、怎么做好提案的经验,其中一个经验就是要紧密结合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和专业。我想360行,行行出状元。我长期研究中共党史,长期研究老一辈革命家,特别是毛泽东研究,同时又是国史战线上的新兵,我想立足于这个角度提我的建议。
  我现在有两个提案,都正式提交上去了,而且已经有了提案的编号,我已把它记录下来备查。我这两个提案都是要求有反馈的,同时我也同意公开。第一个提案是关于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换句话说就是作为公民教育来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国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部分。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提案,一是因为我是搞党史和国史研究的,经常会碰到一些朋友来问我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都是境外媒体刊登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根据对一些史料的只言片语以及片面的理解对我们的党史提出质疑,这应该说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史研究中的体现。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毛主席确实犯过错误,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这些错误本来是应该避免的,但后来因为个人的因素和主观、客观的因素,包括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交错在一起,使这个错误难以避免,而且长期没有纠正,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社会主义声誉带来了很大的损害。但是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否因为有了“文化大革命”就要彻底抹杀毛泽东同志在共和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否就要把共和国前面30多年的历史说成是错误的历史、黑暗的历史,这就是一个重大的是非问题。我觉得一定要有一种科学的、完整的国史教材进行国民教育,如果没有客观、全面、完整、准确的国史教材,无法完成这样的使命,这就是要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在这个方面,习近平同志前不久讲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是相互联系但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好,应当以这样的指导思想编写一部能够真正进行国民教育的、科学的教材。
  我针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迫切要求推进改革开放,但是应该把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这一点难以形成共识。怎么评价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对这个问题,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众说纷纭,缺乏共识。那么,怎样最大限度地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共识?就要靠国史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到要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那么怎样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国史是一个最鲜活的教材,用这些历史事实来说明问题胜过理论上的千言万语。所以,我觉得国史应当是凝聚改革开放共识、凝聚中华民族共识最好的教材。
  另外大家都知道,我们还面临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挑战。中华民族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大家庭,其中有56个民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同时,这56个民族,它们的命运和兴旺发达也紧紧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有的梦想,56个民族是一家,大家是平等的。民族的伟大梦想要靠崇高的追求支撑,但是它的实现必须要靠民族的大团结推动,没有民族大团结的力量,不可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任何一个单独的民族也不可能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种历史真谛就凝结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奋斗史上,就凝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所以国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如果用世界的眼光来说,实际上就是公民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都有用历史从正面进行国民教育的做法。所以,我们更应该这样做。我们的民族拥有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更应该珍视自己的历史,把历史的学习和传承作为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神圣责任和使命,这就是我这个提案的立意。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
  记者:李委员刚才从国内三个方面,以及国际经验,提出我们的国史教育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提案。请您再介绍一下提出第二个提案的背景和主要建议。
  李捷:我记得是去年的11月8日,我也曾经做过一次关于十八大报告的新观点 新思路 新部署的访谈。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很多亮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我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提案。
  之所以提出这个提案,有偶然和必然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必然来说,是因为我深感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创新,它必将会带来制度创新。从偶然来说,是因为我成为了新当选的政协委员。回顾政协的历史,我也有个机缘。因为我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前曾经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过,这个地方有大量的第一手档案。大家都知道全国政协是1949年建国时成立的,而且政协召开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就是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产生了这个政府的施政纲领,即《共同纲领》,当时作为临时宪法存在。政协在开国时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正好是人民政协创建60周年,当时全国政协办公厅提出要跟中央文献研究室合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我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深受教育。政协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一个基本的规律,全国政协既是政治协商制度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顺利的时候,全国政协的作用发挥得就好;我们的民主与法制遭受破坏的时候,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的政协工作就会陷入停顿。反过来也是这样,政协发挥作用发挥得好的时候,就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健康发展与兴旺发达;政协遭到破坏了,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也就停滞不前了。所以,我说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晴雨表。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这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在新任政协委员的学习班上又重温了一些重要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文献,包括政协副主席王刚同志的讲话,还有副秘书长孙怀山同志的讲话,都介绍了政协的历史,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个提法和它在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重大意义的认识,所以我把我的感受和思考写了下来,形成了这个提案。
  这个提案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议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要把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组织全国各方面的力量集中进行攻关。首先还是理论研究。理论认识的深入才能推动制度建设,它是决定方向、决定根本的。尽管协商民主的概念是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政协成立时就一直存在。不仅如此,在延安时期,我们很多重大决策都是通过协商作出的,如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精兵简政的政策,还有党内人士、民主人士以及中间人士在政权结构上实行按比例的三三制政策,这都是接受了党外人士的建议,通过协商民主的渠道解决的。新中国的筹建也是协商民主的过程。没有协商民主不可能有新中国的创建,也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奠定,也不可能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产生。它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已经存在60多年了,所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根植于中华大地,特别是根植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和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我们现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系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这方面我提了一些建议。一方面我建议最好能够围绕十八大的重大理论创新,经过集中研讨,形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读本。用这个理论读本培训我们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行政干部、公务员的培训,树立什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怎样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识,这对提高全党全国依法治国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推进。另一方面,我还提了一个建议,就是总结实践经验,因为任何理论创新都来源于经验的总结,是根植于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的。因此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在系统总结这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伟大实践65年》的系列丛书,我认为应该包括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包括中央、各地和基层民主的成功经验。明年正好是共和国成立65周年,如果到时候能够推出一部分此类书籍,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另外,我也对如何把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进一步落实到制度研究上提出了建议。首先应该从制度层面研究一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通过哪些途径、路径来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它不是唯一的渠道,还包括全国人大,它本身既有选举的权利和义务,但更多方面是体现协商民主的进程的。还有向各个党派、各个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这也是协商民主的渠道之一。这方面中央做得非常好。从十六大以来,每一次重大政策出台以前,党中央都会直接和各个民主党派的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征求意见,这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更加普遍的方式,应该把它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作出完整的梳理,这既需要对已有的成功经验、制度安排、体制机制进行梳理,同时也要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成功机制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我觉得这是根本之基。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制度研究,我认为制度的研究会推动制度建设,它可以起到中介作用,一方面把成功的体制机制进行梳理总结,同时还可以把一些尚未形成体制机制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好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研究,同时要实事求是地找到我们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把制度研究搞好以后,制度安排才会更加有宏观性、协调性,运转起来才会比较畅通和顺利。
  我在这个提案里还提到,我们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因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产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个伟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不需要借鉴国外在协商民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建议的第三个部分就是围绕协商民主问题的对外传播和进一步拓展视野。这个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与相关国家学者和智库的交流。在这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二是与各国议会的交流。我们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相应各地的人大、政协与国外议会层面的交流。三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相关国家政党在协商民主方面的交流。这些交流其实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把我们成功的经验介绍出去,来提高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树立新的良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还有“引进来”的作用,就是借鉴各国议会、各国政党在协商民主方面的好的做法。当然,在吸收借鉴他人经验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自身发展逻辑的高度统一,要以此为最大的立足点吸收各国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更加完善,能够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支撑和理论支撑。我觉得作为社科界的政协委员,应该在这方面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好的提案来源于实践
  作为一名新委员,我刚才介绍的提案只是我的阶段性思考,还不是很成熟。同时,我也觉得它在实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无论是把国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进一步加强,都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也做了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我会以这两个问题作为今后提案的基本议题,不管现在能不能被采纳,我都会继续长期跟踪研究下去,希望能够以我自己的力量、热情,加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囊团的支撑力,以及整个社会科学界的互相启发、借鉴、学习,再加上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修改、完善,直到最后能够有比较完美、理想的结果为止。这也是我听了优秀政协委员的经验谈之后的想法。我切实的感受到,一个好提案的提出,首先要来源于实践,同时来源于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负责,对人民的高度负责,以及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者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
  记者:您刚才讲的两个提案,都是立足于现在,造福于未来的长期系统工程。您的建议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伟大实践65年》的系列丛书早日面世,再次感谢李委员接受我们的采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 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2. 欧阳坚: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尽责全过程
    3. 准确把握民主的本质特征
    4.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发扬人民民主
    5. 袁久红、卢雷:社会主义民主概念的内涵
    6. 在继往开来中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7. 探索协商民主新路径
    8. 用好互联网技术发展党内民主
    9. 不断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
    10. 发扬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关键环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