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有关1961年庐山会议的几个观点评析
发布时间: 2011-02-11    作者:李庆刚    来源:《党的文献》 2011-02-11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第二次庐山会议,“在一些党史著作中仍闪烁其词,特别是会议主持人毛泽东的名字更是讳莫如深,不见一提”。实际上,在《毛泽东传(19491976)》第11671170页内容中第一部分即是讲第二次庐山会议的情况,包括毛泽东在会议上的讲话情况,可见党的文献工作者并没有回避毛泽东与这次会议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刘少奇年谱》、《周恩来年谱》等书,记述的都是或宏观、或专题、或传主的内容,不必过细涉及历史细节。作为中央工作会议的第二次庐山会议不被公开报道是正常的。因为,与第一次和第三次庐山会议的性质不同,第一次庐山会议先开的是政治局扩大会议,紧接着开八届八中全会;而第三次庐山会议即是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对党的中央全会公开报道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做法。按照当时中共中央的开会惯例,中央工作会议一般不公开报道。事实上,第二次庐山会议也并非30年来没有过公开披露。首先,对于第二次庐山会议通过的《工业七十条》、《高教六十条》,人们还是知道的。其次,对于第二次庐山会议本身,也曾有公开披露。因此,不能因为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三次会议,就将其放在同一评价标准上,特别是从政治角度上去衡量,而认为党史学界故意回避第二次庐山会议。
    1. 彭德怀与解放军军衔
    2. 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领袖们
    3. 庐山会议51年:九大元帅当年如何看待彭德怀
    4.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上毛泽东万言书全文
    5. 庐山会议
    6. 民主是胜利之基
    7. 回忆:张闻天从出使苏联到庐山会议之后
    8. 7月2日
    9.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时论的警惕与战略对峙
    10. 庐山会议与毛泽东的政治思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