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论三代领导人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1-02-11    作者:关晓丽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02-11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于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问题,我党三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并付诸实践。毛泽东认为,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中央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并且把“商量办事”视为调动地方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从建国到1976年,中央曾进行过两次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的工作:一是19571958年,初期比较谨慎,后来在“大跃进”期间则过急过快。1961年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重新强调经济管理的统一领导。二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打倒条条块块”的口号下,地方开始追求国民经济的自成体系。邓小平提出,要解决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问题的关键是下放权力,特别是经济管理权力。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将行政管理权部分下放给地方;在政府与企业关系上,将经营自主权由政府下放给企业;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试行了放权让利和地方财政包干。江泽民强调,在新形势下,必须更好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总的原则是:既要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为此,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对基层政权的影响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3. 国家治理中的工作组模式
    4.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外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