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新中国经济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11-10-19    作者:李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9-29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

  中国经济史研究发端于清末,形成于民国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是以西方进化论和实证研究为特点的学派;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的学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角度、内容以及目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整合。

  作为横跨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中国经济史学自20世纪初创立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史学的进一步繁荣增添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如何正确评价取得的辉煌成就,科学总结新中国经济史学的基本经验?本报为此专访了入选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

  1949年:新中国经济史学的开端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中国经济史学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武力: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这种历史性变化,为新中国经济史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物质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亟须中国经济史学研究走向深入,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今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发布,对当代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相关理论工作者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回顾新中国学术发展进程,如何科学划分中国现代经济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武力:中国经济史研究发端于清末,形成于民国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看,这个时期的经济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是以西方进化论和实证研究为特点的学派;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的学派。新中国成立以后,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为标志,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形成与转轨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对新中国经济史学的历史影响?

  武力: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的20世纪同行的,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不但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而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引导人们关注和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迁史,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角度、内容以及目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整合。针对用唯物史观重新认识和解释中国历史的需要,研究前朝(近代以来的历史)以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的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研究成为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历史前提。于是,古代社会的分期问题、地主制经济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农民战争及作用问题、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失败等问题,遂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我国经济史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为主体的新的学科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史学的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武力:客观地说,这一时期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过程中存在贴标签式的教条主义倾向,往往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和公式化。政治上“左”的错误加剧了“文革”时期影射史学和万马齐喑的局面。但是,应该看到,就“文革”前17年的经济史研究来说,成绩还是主要的,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不仅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培养了一批人才,出版了一批成果,这些都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史研究成果大量喷涌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史研究成就斐然

  《中国社会科学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史研究在总体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武力:1978年以来的33年,是中国经济史研究迅速发展和繁荣的时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对外开放的影响、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史学积淀,成为这个时期经济史研究队伍壮大、研究领域广阔、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成果丰硕的三个基本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报》:基于这三个基本因素,您认为中国经济史研究队伍的培育与壮大表现在哪里?

  武力:新时期的经济史研究被视为历史学的突破口。国家“六五”、“七五”期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有关经济史的课题设置,推动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恢复高考和研究生培养制度后,大批高素质人才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成长为具有新的知识结构和开拓精神、生气勃勃的研究骨干,挑起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大梁。新世纪培养的一批青年学者,则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系统的知识和更多样的工具,显示出后生可畏的发展势头。

  各地(如东北、广东)纷纷成立经济史研究的学术团体,全国性的中国经济史学会于1986年正式成立。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主办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创刊。2000年建立的“中国经济史论坛”网站,成为中国经济史学的重要学术阵地。2002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加入国际经济史学会,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经济史研究队伍的国际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报》:比照1978年以前的研究视野,当代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实现了哪些领域的新突破?

  武力:过去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多偏重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古代和近代、汉族和农耕经济、国家经济活动和重大经济事件等,现在则拓展到生产力和经济运行、当代中国经济史、游牧经济和海洋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史、区域经济史和比较经济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文献史研究中,能否说经济史研究的资料基础更为广阔和深厚?

  武力:是的。“文革”以前的经济史资料工作基本上是近代研究一枝独秀。新时期以来,古代经济史资料的发掘、近代经济史资料的整理和现代经济史的利用均有较大进步。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合作,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的大规模整理出版工程。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考古材料(包括出土实物和文字材料,如农作物、工具、城址、甲骨文、金文、秦汉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等)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史研究,与文献记载相印证,不断刷新、匡正或深化人们的认识,为研究增添了活力。现在,民间文书、族谱、碑刻和社会调查、习俗调查、民族调查等生动的资料,越来越引起经济史研究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方法论和研究成果方面,中国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哪些重大收获?

  武力: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经济史研究者摆脱了以前教条主义的束缚,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随着国际学术交往日益频繁,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引进,中国经济史研究逐渐形成不同的学术风格和流派。有的学者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史,强调计量研究和数学工具,力图使中国经济史学更加精密化。有的学者则注重把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运用到经济史研究中,强调经济与文化、社会的互动关系。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把历史地理学、环境生态学、历史人口学、考古学、民族学等与经济史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汇及其理论方法相互渗透的新气象。

  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接近2万种,其数量相当于此前有关论著的总和。比较重要的论著有《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通史》以及严中平的《科学研究方法十讲》和吴承明的《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等。

  纵观62年来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

    1. 武力胁迫还是利益交换?
    2. 武力运用凸显大国权力转移
    3. 专家谈钓鱼岛问题:通过武力赢得和平环境有先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5. 习近平:热衷使用武力不是强大表现
    6. 武力: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
    7. 冷静看待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问题
    8. 从《马关条约》到《终战诏书》
    9. 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
    10. 香港“占中者”需顺从清场借坡下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